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青穗经济童趣营,绿境生态启蒙行”南京农业大学青苗启蒙实践团践行乡村儿童教育与产业生态融合的创新路径

    2025-07-26    阅读:
    来源:大学校导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根基在教育。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推动教育资源向乡村倾斜,赋能乡村儿童全面发展”,为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作为农业高校的学子,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苗启蒙实践团”明确“乡村儿童教育启蒙”与“产业生态融合”双主线,以 “青穗经济童趣营,绿境生态启蒙行”为载体,探索教育赋能与产业生态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实践团深入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趣味课程与实践活动,为乡村儿童撒播知识种子,同时融合产业生态理念,助力培育具有乡土情怀与生态认知的乡村未来力量。

一.前期充分准备,细化课程设计
为确保实践活动精准对接乡村儿童需求与乡村振兴目标,青苗启蒙实践团以“理论筑基 + 精准设计为导向,扎实做好前期筹备工作,为实践活动落地见效奠定坚实基础。结合乡村儿童偏好实践体验的认知特点,团队于7月1日至7月6日完成第一周的详细课程设计。课程安排主要根据“青穗经济童趣营,绿境生态启蒙行”主题,聚焦乡村振兴与绿色生态保护的融合教育,设计科学科普、爱国教育、文化传承、文明生活、艺术素养多模块课程,同步开展2次备课演练,不断优化互动环节,确保课程“有趣味、有深度、有温度”

二.活动进行时:多元化课堂趣味盎然
第一周(7月7日-7月11日),青苗实践团紧扣儿童认知规律与成长诉求,锚定生态文明、产业振兴两大核心方向,精细搭建课程体系。
其中,科学科普板块以“自然探秘”为主线,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队员通过“神奇的海底世界”和“植物成长奥秘”课程,引导孩子们观察海洋生态系统、理解海洋保护与渔业可持续的重要意义,讲解作物生长与土壤保护的关键内涵。爱国教育板块以“文化认同”为核心,实现地理认知与文化自信的双重培养,“民族服饰的魅力”课程立足民族服饰文化,展示我国各民族的服饰图片,解释服饰与地域环境、产业的紧密关联;“中国地图拼图赛”中,队员结合各省特色产业讲解地理与经济的密切联系,厚植家国地理认知。文化传承板块以“手工体验”为重点,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古诗里的乡村”课堂结合农耕场景进行古诗鉴赏,品味经典韵味,辅以手工制作,传承传统技艺。文明生活板块以“情境实践”为载体,强化绿色生活认知,“垃圾分类”课程采用情景模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生活中的经济学”游戏中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初步了解经济学内涵。艺术素养板块以“律动传情”为支点,实现艺术表达与价值引领的融合,课程选取贴合乡村儿童成长的《青春梦想》手语操,聚焦 “梦想”“奋斗”“团结” 等关键词,将抽象的情感与价值观转化为具象的手势动作。
团队在教学全程摒弃枯燥灌输,以趣味为抓手让孩子在“做中学”,深化知识理解、筑牢价值感悟,达成知识传授与实践成长的深度融合,打造出既有教育厚度,又满溢趣味活力的多元课堂。

三.未来展望:教育启蒙任重道远
五天的实践印证:乡村儿童教育启蒙需“接地气、连产业、融生态”。下一阶段,青苗启蒙实践团将继续完善“青穗经济童趣营,绿境生态启蒙行”活动教案,改进“教育-产业-生态”融合课程体系,拓充知识传授渠道与媒介,以更加多元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
通过此次实践,青苗启蒙实践团探索出“教育启蒙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微观路径,在接下来的三周实践中,团队将持续深耕,紧紧围绕儿童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资源,让“青穗”茁壮成长,以“绿境”滋养童心,努力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南农学子的青春力量。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