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地之子”实践团14名成员在指导老师吕思慧的带领下,前往广西桂林灵川县九屋镇中心校开展乡村支教活动,期间给当地的小朋友们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物理实验课程,旨在激发孩子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点亮孩子们的科学启蒙之路。
水火箭升空:在欢呼中感受力与运动的奥秘 当上课铃声清脆响起,物理实验小课堂也伴着铃声正式开始了。在校园的空地上,实践团成员简单的给小朋友们讲解水火箭的制作原理与组装:“水火箭的升空利用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就像火箭发射时向下喷气获得向上的推力一样,而水火箭是用塑料瓶、卡纸、胶带等简单材料制作的“航天器”,通过挤压瓶内空气,让水高速喷出,从而获得升空的力量”。水火箭组装完成后,实践团成员在安全范围内开始利用打气筒给水火箭加压,随着“砰”的一声,水火箭伴随孩子们的欢呼声一跃而起。
图为实践团成员帮助小朋友完成“水火箭”。
在体验环节里,实践团成员耐心的给小朋友讲解清楚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并一一指导小朋友在卡纸上画下自己喜欢的火箭机翼形状,帮助他们把机翼剪好,一起用胶带固定机翼,组装好独属于每个小朋友们的水火箭。伴随这孩子们一声又一声欢呼声,一个个小小的火箭升入空中,在天空上悄然绘制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场水火箭实验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动手的乐趣,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对“力与运动”的好奇。
图为实践团成员演示“水火箭”发射。
书本角力赛:在拉扯中揭秘摩擦力的魔力 课外实验课结束后,支教成员带着孩子们回到教室进行第二个有趣的小实验。实验开始前,实践团成员将两本书一页一页的叠放在桌面上,边缘对齐、不留缝隙,当大家把两本书拉开时,两本书却像被“粘”住一样跟着抬起,怎么也拉不开两本书。这场“书本累叠抽不出”的实验,正用有趣的现象为孩子们揭开摩擦力的神秘面纱。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感受,老师做了对比实验:只叠两张纸时,轻轻一拉就能抽出最下面的一张;叠到五张时,需要稍用力才能拉动;而叠到十张时,必须用很大的力气。这堂藏在纸片里的实验课,让孩子们在动手挑战中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在对比探索中理解科学原理。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小朋友进行“摩擦力拔河”实验。
水杯吸气球:在惊叹中解锁大气压的“无形力量” 趣味实验课继续进行,实践团成员拿出气球和纸杯,带领孩子们进入下一个奇妙探索。实验开始,实践团成员深吸一口气,将气球吹得鼓鼓囊囊,随即迅速将气球口紧紧压进纸杯口里。令人惊奇的是,当实践团成员松开托着纸杯的手时,纸杯竟稳稳地“粘”在气球上,悬在半空没有掉落!这神奇的一幕,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牢牢托住了纸杯,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这场“气球吸杯悬不落”的表演,正用直观的现象向孩子们揭示大气压强的强大力量。
为了让孩子们理解其中的关键,实践团成员设计了对比观察:当气球只吹了一小口气(体积小、瘪软)时去吸纸杯,纸杯轻轻一碰就掉落了;而当气球吹得又大又圆(体积大、紧绷)时,纸杯就像被吸盘牢牢抓住,即使轻轻摇晃也稳稳当当。随后实践团成员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一个气球和纸杯,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原理。这堂藏在呼吸间的科学课,让孩子们在惊叹悬空的纸杯中感受大气无形的托举,在对比实验中领悟体积变化与气压关系的奥秘。
图为小朋友展示水杯成功吸住气球的实验成果。
水火箭的呼啸、纸片间的角力、气球与纸杯的奇妙相吸,点燃了孩子们眼中好奇的星火。这些趣味盎然的实验,不仅是一场感官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播种——在孩子们心田悄然埋下探索科学的种子;对实践团而言,这方乡野课堂,正是青春智慧碰撞乡土、以专业实践点燃未来梦想的生动见证,深刻诠释了“实践育人、科普兴村”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