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走访“三城三巷”,探寻西南文脉传承路径

    2025-07-27    阅读: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7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三城三巷”语言景观调研队深入桂林东西巷、重庆山城巷、成都宽窄巷子开展实践调研,根据《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对“规范旅游行业语言景观”的要求,团队重点关注三地多模态旅游语言景观的现状,致力于提高西南地区特色旅游的构建质量。
山城巷多元承载地域文化,浸润巴渝风情
    山城巷作为重庆市重点传统风貌区之一,其典型的吊脚楼、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和古老的石朝门等建筑在这里都可以看到。以前的山城巷为老旧居住社区,街巷内部景观落后,并且类型单一,几乎没有可供观赏停留的景观。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群众的诉求得到重视,在充分尊重原住民的基础上,山城巷采取了“微更新”的方式对街巷进行改造,激发街巷活力,尽显重庆特色。
清晨,重庆山城巷的青石板路映着晨光,"扎起"涂鸦与印刻了山城巷地标的特色井盖吸引游客驻足。其中,有关"扎起"一词的涂鸦不仅标注了汉语拼音和英文释义,还配有吊脚楼图案,展现了语言与视觉结合的多模态表达。沿步道下行,狭窄巷弄间隐藏着丰富的巴渝文化历史景观,为山城巷增添独特魅力。

图为山城巷刻绘着巴渝方言的井盖 唐婷婷摄
东西巷语言景观融入历史场景,尽显匠心
   作为桂林明清时代遗存的历史街巷,东西巷中的“江南巷”“兰井巷”等街巷的命名以及散落的石刻碑文,默默记录着桂粤商帮的方言交融史。团队在调研中发现这些原生的语言景观虽未刻意雕琢,却成为游客探寻地方文脉的线索,以为拍摄巷名标牌的游客说:“光看着这些老名字,就能感觉到这里藏着很多故事。”

图为成员采访路人,路人表示语言景观对了解东西巷、王城相关文化很有帮助,景点介绍牌匾简明易懂 陈梦瑶摄
    桂林东西巷的"状元阁"以拓印文创产品为特色,提供摩崖石刻拓印体验及文创售卖。该店因拓印体验碑与清代名臣阮元及桂林状元陈继昌相关而得名。商家介绍,陈继昌曾在科举中连中三元,阮元题写的"三元及第"石刻现存于靖江王府端礼门。该店通过拓印体验,让游客感受桂林深厚的科举文化底蕴,店名的选取与东西巷文化相融合,让语言景观成为文化的载体。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状元阁”商家 吴玉凤摄
宽窄巷子中的历史符号留存着城市记忆
    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在语言景观构建中融入了多元创意,熊猫元素与方言表达结合的文创产品、多语种标注的景点介绍都是成都对多模态文化传播的探索。作为“千年少城”的遗存,宽窄巷子的四合院门楣题字、“湖广填四川”主题浮雕等承载着独特的历史印记,尽管部分解说牌注释不足,但这些原生的语言景观仍让游客感受到时光沉淀的韵味。

图为多语种标注的窄巷子牌匾 唐婷婷摄
调研中,三地语言景观的差异逐渐显现。山城巷统一的青灰色调指示牌与吊脚楼建筑融为一体,墙画、灯笼、黑板等载体上的“重庆崽儿”“爬坡上坎”等方言表达,让游客感受颇深:“走在路上像在读一本立体的巴渝文化书。”而东西巷的解说牌则呈现另一种景象,在“状元文化墙”前,中英双语介绍搭配状元雕像和文房四宝雕塑,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但不远处的“想你的风吹到了东西巷”标语以及街角的政治标语、文化宣传等排布杂乱的现象,让团队成员觉得“少了点历史厚重感”。
当前“三城三巷”旅游语言景观在“活态传承与传播”当地文化的策略上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团队负责人表示,山城巷的方言可视化、东西巷的历史叙事断层、宽窄巷子的符号系统性缺失,本质上都是文化符号传播效度问题。实践团队将继续深入探索历史文化街区语言景观优化路径,让老街巷的每块砖瓦都能讲好中国故事。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