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沂”心筑梦实践团于7月27日探访临沂孔庙,深入考察这一承载千年文脉的文化遗产。作为山东省东南部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群,临沂孔庙始建于金代,历经明清重修,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完好的保存状态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保障。

图1 实践团到达临沂孔庙
实践团在讲解员带领下,首先被院内"银柏合抱"的奇观所震撼——两株千年银杏环抱一株柏树,象征琅琊百姓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作为历代祭孔场所,团队成员学习了礼拜先师的礼仪,包括男女不同的拱手姿势和四拜流程,切身感受延续千年的尊师重道传统。

图2 实践团礼拜先师
大成殿内,实践团见到康熙御题"万世师表"匾额与恢宏楹联相映生辉,彩绘孔子像,以及浮雕,文物等生动呈现儒家文化故事。讲解员还介绍了孟子、朱熹等儒家代表人物,使成员们系统认知儒家思想体系,发展过程。
参观过后,实践团与孔庙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展开座谈,就“如何更好的将创新与宣传儒家文化相结合”、“在‘互联网+’的时代如何开展更多的线上宣传项目”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图3 实践团与相关管理人员的座谈会
实践团始终认为只有做到创新,才能够激发大众的兴趣来到孔庙。通过网络调查,实践团得知依旧有山东百姓更多了解的是曲阜孔庙,如何突出临沂孔庙的特色也成为一大重要讨论点,因此在如今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不可忽视线上宣传。管理人员准备创造自己的宣传账号,让更多的当地人了解这里,认识这里,才有利于在未来破圈,使更多的人知道这里,来到这里。
通过实地调研,实践团深刻认识到:临沂孔庙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脉的活态载体。当地民众持续千年的祭祀传统,彰显了文化自觉与自信。这座古建筑群所蕴含的"万世师表"精神,对当代青年树立文化认同、传承文明薪火具有重要启示。团队成员表示,保护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守护历史记忆,更是为民族复兴筑牢精神根基。未来应进一步挖掘其时代价值,让传统文化在创新发展中永葆生机。
临沂孔庙,承载着千年儒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血脉的延续。实践团的调研与探讨,不仅是对过去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答案或许就藏在这座古建筑的一砖一瓦中:既要以敬畏之心守护历史,又要以创新精神激活文化。
撰稿:冯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