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信阳托管班的别样暑假:南师泰院学子带孩子们“玩转”运河普法

    2025-07-28    阅读: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通讯员廖芮)7月2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千年运河情,法治守护行”法学院暑期实践团队深入河南省信阳市,在信阳市长红托管中心开展了京杭大运河保护普法宣传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讲解大运河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向学生群众普及大运河保护相关知识。

运河小课堂:普法知识走进托管班

活动当天,团队成员首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这条始建于春秋时期的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团队成员通过展示大运河沿岸风光照片,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这条"活着的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活动中,团队成员重点向托管班学生讲解了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保护意义,详细解读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中关于河道保护、生态修复、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结合典型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普及了破坏大运河生态环境、损毁文物古迹等行为的法律后果,引导同学们从小树立保护意识。

图为实践团队讲解运河历史。张玲缘供图

童心绘运河:孩子们笔下的保护承诺

活动现场,几名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五彩斑斓的画笔描绘出心中的大运河。有的孩子画出碧波荡漾的运河风光,有的创作了“保护母亲河”主题手抄报,还有的用黏土制作了运河沿岸的微缩景观。一年级学生谢同学自豪地展示他的作品:“我画了一个小卫士在清理运河垃圾,老师说保护运河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托管中心负责人李老师介绍:“相比单纯的说教,绘画、手工等互动形式更能让孩子们理解保护大运河的意义。今天的每幅作品都是孩子们的保护承诺。”活动现场还展出了《大运河保护条例》的儿童版解读漫画,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普及相关法律知识。

图为团队成员观看手绘作品。张玲缘供图

争做运河小卫士:托管班的普法实践课

在托管中心开展了“运河法庭”模拟游戏,孩子们分别扮演“法官”、“环保志愿者”、“执法人员”等角色,通过情景剧形式演绎破坏运河环境的案例。二年级学生王同学在扮演"小法官"后表示:“原来往运河乱扔垃圾不仅要罚款,严重的还会违法,我回家要告诉爸爸妈妈。”课程还设置了“运河保护知识大闯关”环节,团队成员还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中的重点内容改编成趣味问答,通过抢答游戏帮助孩子们记忆。为增强体验感,活动最后组织了"小卫士在行动"实践课,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巡查校园周边水系,学习辨别污染行为的方法。“这种沉浸式普法教育效果远超预期。”托管中心的辅导老师表示今后将多展开这种沉浸式普法课堂。

图为团队成员讲解游戏规则。张玲缘供图

小手牵大手:孩子带动家庭参与运河保护

活动最后,托管中心的孩子们首先向家长展示了前期创作的运河主题绘画和手工作品。特别设计的“亲子普法问答”环节,让家长和孩子通过游戏共同学习《大运河保护条例》要点。实践组员最后还向小朋友们发布了“我给家长上堂课”任务,小学生们化身“普法小讲师”,用稚嫩但认真的语言向父母讲解《大运河保护条例》要点。

图为团队队员讲解活动内容。张玲缘供图

“这个夏天,运河畔的法治种子正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随着暑期实践团队在长红托管中心系列普法活动的圆满结束,团队成员们用专业与热情为小学生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运河文化、学习法律知识的窗口。通过寓教于乐的互动方式,不仅让孩子们认识到保护大运河的重要性,更通过“小手拉大手”的辐射效应,将法治意识和环保理念传递到每个家庭。实践团队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开发更多适合青少年的普法课程,让运河文化保护的火种在代代相传中永续燃烧。这场跨越年龄的法治教育实践,正在为千年运河的保护注入新的青春力量。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