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响应关爱特殊困难群体的号召,改善乡村残疾老人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2025年7月23日,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暖源行动”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深入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纯化镇王家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精准帮扶残疾老人活动。该活动旨在为老人营造清洁舒适的居住空间,并送去物质关怀与精神陪伴。
图一: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开展帮扶活动前合影
服务队抵达老人家中后,迅速投入工作,为老人进行了全方位的卫生清洁(包括擦除污渍、清洁墙面等)并捐赠精心准备的床单、被子、轮椅、卫生工具、牛奶、衣服、电风扇等生活物资。然而,工作伊始便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老人对陌生人触碰其个人物品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使得清洁整理工作举步维艰。
面对僵局,志愿者们迅速调整策略,放下清洁工具,转而以陪伴和倾听作为突破口。队员们围坐在老人身旁,共同翻阅老人珍藏的旧相册,回忆往昔岁月。当看到一张老人外孙戴眼镜的照片时,老人情绪波动,反复询问志愿者们是否认识她的外孙。
“我外甥戴着眼镜,认不认识他。”
“你是我外甥吗,我的眼看不清。”
“我好想你啊,你想不想姥娘。”
此时,队伍中一位戴眼镜的队员心领神会,以善意的理解回应了老人对亲情的深切渴望,主动上前轻声唤了一声“姥姥”。这一声呼唤瞬间击中了老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积压的思念与孤寂化作滚滚热泪。她紧紧抱住眼前的“外孙”,情感闸门豁然洞开。正是这个建立在理解与共情基础上的“美丽误会”,成为了打破隔阂、建立信任的关键钥匙,为后续艰难的清洁工作铺平了道路。
图二:志愿者与老人深情拥抱
获得老人的信任后,志愿者们才得以细致地开展环境整治。面对老人对物品整理的敏感,志愿者们耐心沟通,小心翼翼地将老人视若珍宝的旧物归类整理。队员们挥汗如雨,一丝不苟地擦拭着经年累月的污渍,清洁发霉的墙面,对屋内进行彻底清扫。尘土沾满面庞,汗水浸透衣背,但大家毫无怨言,只为给老人还原一个窗明几净、整洁有序的家。当蒙尘的窗棂重新透进阳光,杂乱的房间变得井井有条,焕然一新的居所不仅扫除了物理上的尘埃,也仿佛驱散了老人心头的阴霾。
图三:志愿者们在打扫卫生

图四:志愿者们打扫完成后的房间一角
清洁工作完成后,老人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看着整洁的房屋,感受着志愿者们持续的陪伴,她脸上绽放出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兴致所至,老人主动拉着志愿者的手,快乐地唱起了熟悉的红歌。歌声虽略带沙哑,却充满了许久未有的生气与欢畅。临别合影时,全体志愿者齐声亲切地呼唤老人“姥姥”。这饱含深情的称呼,让老人眼中再次泛起感动的泪花,与灿烂的笑容交织在一起。镜头定格下这温馨感人的瞬间,小小的院落里洋溢着超越帮扶关系的浓浓亲情暖意。
图五: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与老人合影留念
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暖源行动”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用双手改善环境,以赤诚爱心化解孤独,彰显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温度。未来志愿者们将继续在乡村传递温暖,让每一份被看见的需求,都在真诚的奔赴中找到回响。(通讯员:王菲、张亚聪|摄影:王菲、王艺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