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探寻人才振兴密码,解码乡村发展未来——河南师范大学“归雁启航,青力兴乡”实践团赴辉县冀屯镇实地调研

    2025-07-29    阅读:
    来源:大学校导网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回归与扎根,这是一场唤醒田野,点亮希望的征程。”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实施,7月3日,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归雁启航,青力兴乡”实践调研团奔赴辉县市冀屯镇,开展一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度座谈与基层调研,解锁乡村人才振兴的“密码”。
         清晨的阳光洒在乡间小道上,实践团的成员们踏着朝霞,来到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站内,一块块生动的展板、一件件真实的案例,全方位展现了工作站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果。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一副副高校智慧与乡村大地深度融合的壮丽画卷在成员们面前铺展开来。随后,实践团与乡镇政府及团委工作人员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座谈交流。镇政府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近年来举办的“青聚冀屯·智汇家乡”返乡大学生座谈会、“乡村振兴·电商公益培训班”等一系列招才引智活动,团队成员们围绕活动成效、乡村岗位现状、人才留用难题等问题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其中,一位返乡创业的青年企业家分享道:“在这里,每一份努力都能开花结果。当看到自己参与的项目为家乡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时,那种成就感是任何金钱都无法衡量的。”
         座谈结束后,实践团深入村庄开展问卷调查。团队成员穿梭在村落房屋间,与村民们闲话家常,聆听村民们的热切心声,并于亲切的交流中进一步了解了乡村发展进程中的人才需求、学生返乡意愿及就业创业的困境。最后,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参观了冀屯新坐标——匹克球馆。作为当地“文体 + 乡村振兴”的创新载体,它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还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业态的发展,形成了“以文聚人,以业留人”的良性循环。站在球馆前,望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团队成员尤鹏琳感慨地说道:“这不仅仅是一座球馆,还是乡村活力的象征,是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在这里,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冀屯匹克球馆建设的成功实践让我明白,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的富足,更是精神的充实。”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巾,实践团深入基层一线,以青年视角观察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探寻人才发展之路。后续,实践团将对调研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乡村人才振兴贡献更多青春智慧和力量。
(商学院 房希斌 尤鹏琳/文 张競文/图)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