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对青年一代的使命召唤,响应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战略部署与时代号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西北五省39市调研戏曲生存现状及创新发展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7月16日在雁塔校区成功举办了“品戏曲经典,赏名家风范”主题交流座谈会。

图为与会人员认真聆听现场指导。李星慧摄
活动特邀西北地区戏曲艺术名家与高校师生、戏曲爱好者齐聚一堂,面对面交流。陕西省企业秦腔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前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团长吴安平老师,陕西省企业秦腔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张斐娥老师,西安非遗戏曲艺术协会孙晓琳老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学工办主任柴康老师等嘉宾出席了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专注聆听戏曲名家讲座现场。李星慧摄
吴安平老师以深厚的学术积淀,系统阐释了秦腔艺术的四大渊源与发展脉络。他结合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历史沿革,生动展现了秦腔艺术的辉煌历程。在讲述过程中,他特别强调:“秦腔,是流淌在秦川大地的文化血脉,更是中华戏曲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谈及青年一代的使命时,他深情寄语建大学子:“要主动走进秦腔、读懂秦腔,让这份根植于黄土高原的艺术瑰宝,在你们手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图为吴安平老师深度解读戏曲艺术。李星慧摄
孙晓琳老师则以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分享了她与戏曲结缘的精彩人生。讲至动情处,她即兴表演了经典唱段,水袖翻飞间尽显刀马旦的飒爽英姿,声腔激越处又展露老生的苍劲风骨,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她凝视着台下年轻的面庞郑重嘱托:“愿你们以青春为火种,点燃秦腔这脉千年的文化薪火。守正拓新,让中国戏曲的弦歌在新时代永续回响!”

图为孙晓琳老师声情并茂讲述从艺之路。谢静仪摄
在吴安平、孙晓琳两位老师的指导下,与会师生及戏曲爱好者共同尝试演唱了秦腔选段《走进陕西韩城县》。历经从生疏拘谨到游刃有余的蜕变,团队成员透过一招一式的反复锤炼,深刻体悟到秦腔艺术的特质。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雁塔校区合影留念。谢静仪摄
此次座谈会通过理论讲解、现场示范、互动体验等形式,使实践团成员对秦腔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后续开展西北地区戏曲生存现状调研提供了专业指导。实践团将以此为契机,深入西北五省39个市县,系统考察地方戏曲发展现状,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的创新路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