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搜索
网站首页
社会实践
三下乡
下乡支教
校园新闻
大学生活
校园文学
大学学习
大学校导网
>
三下乡
触摸石湾千年窑火,探寻非遗新活力
2025-07-30 阅读:
来源:大学校导网
大学生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曾紫涵)2025年7月1日,佛山大学物电学院党辉乡梦实践团来到佛山市石湾陶瓷博物馆,开展参观调研活动。为深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队员们通过沉浸式学习与实地探访,深入了解了石湾陶瓷的辉煌历史、精湛技艺及其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建成于2004年,是广东省首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行业博物馆,2024年新晋“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舍由旧厂房及龙窑遗址改造而成,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展陈面积5000平方米,共设“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窑的演变”“石湾陶业二十四行”“石湾陶塑”五大展区。
石湾陶瓷博物馆前言
馆藏历代陶瓷精品5000余件(套),时间跨度自新石器时代至当代,完整勾勒出石湾作为“南国陶都”的文明进程。馆外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风古灶,与展馆本体形成“馆窑一体”的独特文化景观。
队员参观博物馆展品
石湾陶瓷博物馆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是广东首家陶瓷行业博物馆,系统展示了石湾陶瓷的历史、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队员们参观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窑的演变”“石湾二十四行”“石湾陶艺”“陶瓷发展”等六大主题展区。通过丰富的实物展品和生动的图文介绍,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石湾陶瓷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今的发展历程。
石湾陶塑历史
沿着展厅悠长的光影走廊,同学们仿佛踏入一条跨越五千年的时间隧道——新石器时代的横穴窑,以简陋却顽强的火膛,第一次把黏土烧结成器;汉代的龙窑依山而建,火焰顺着长坡升腾,把温度推向更高刻度;明代南风古灶则以40米长的拱形窑背、34排火眼,成为岭南最早实现“分区控温”的柴烧龙窑,至今窑火未断。
南风古灶陶塑
当视线从古老柴窑转向现代展厅中央那台通体银白的气窑模型时,“热能控制进化史”五个字在每个人心里骤然具象:从听天由命的堆烧,到精准到±5℃的智能温控,窑火的一次次跃升,恰恰是人类文明步步向前的缩影。
再往里走,灯光忽然柔暗,大师作品区像一座静默的圣殿。大型陶塑壁画墙展出多组在“南风古灶”烧制的大型陶塑,如长46.2米,高2.6米的巨型陶制手捏贴塑壁画《东平河图录》,反映石湾陶业二十四行分布状况的大型微雕陶塑《石湾二十四行分布图》,大人与真人相仿的表现石湾制陶场景的七组大型人物陶塑等。
陶塑壁画《东平河图录》
石湾陶瓷,早已不只是岭南古灶里的一捧窑火,而是一座镌刻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巍峨坐标。这座博物馆,以时间为经、窑火为纬,将散落民间的陶片、瓦脊、公仔汇聚成星河:它们曾俯身于市井檐角、灶台灯畔,平凡如尘;今日却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成为一部静默却滚烫的文明史诗。正是这缕质朴而倔强的“陶魂”,为“南国陶都”注入了跨越千年的品牌底气,也为新时代石湾陶瓷的振翅高飞点燃了最炽热的引擎。
走出展厅,队员们仿佛仍被窑火映红的釉色笼罩——那是先民目光里的星火,也是未来照向世界的光华。此次调研,既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从课堂到田野、从技艺到产业、从传统到未来的多重门径。队员们深知,非遗不是供人远观的标本,而是等待被激活的基因。他们将以此次所见所悟为火种,把论文写在陶土上,把创意烧进窑火里,让千年龙窑再吐新焰,让石湾陶香远播万里。青春与陶火同燃,传统与时代并肩——这,正是新时代青年回应文明召唤的最铿锵回答。
佛山大学党辉乡梦实践团合影
三下乡推荐
2025年“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举行
09-25
深入壮锦之乡,织就文化新篇
09-24
千年壮锦秘钥,衙署一梭牵
09-24
“乡村振兴我言明”实践团赴滦平县开展社会实践
09-24
“绿色耕耘,助农兴农”三下乡实践活动
09-23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学子赴南疆:特色婚礼里的非遗传承与青春感悟
“水中珠”肇实(芡实)激活沙浦 特色产业新动能,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当北纬34°遇见热带火龙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棚程万里”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
西农学子三下乡:深探南果北种,助力产业振兴
推普润疆促振兴:一堂开在南疆乡村的“共富”语言课
青耘沃土绿,智绘乡兴图
“智享生活·智汇新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AI科技助力高台乡村振兴
河海青年:溯长江生态源流 护江豚嬉戏家园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青穗凤梨先锋团与良井镇共绘“凤梨全产业链”振兴图景
科技与生态的共舞 |湖工商学子探访碧泉水厂纪实
大学校导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