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梦涵(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电子封装技术专业24级本科生)
导语:
“中国芯”赋能“中国车”,“芯力量”驱动“智能造”,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芯动力,新未来”暑期实践小队于7月17日——7月24日在合肥本地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依托合肥本土丰富的产业链资源,他们先后走进宏晶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艾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淮汽车技术中心,通过参观学习、座谈交流等方式,揭秘新能源汽车与芯片行业的联动发展,探究新能源汽车国产芯片替代化进程。随后他们一行走进安徽名车广场,对十几家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人员进行问卷访谈,希望从销售人员入手了解消费群体对汽车芯片的重视程度。通过分发他们自制的车芯产业科普手册向公众传递相关知识,让车芯协同成为可感、可知、可传的大众共识,加强个人对未来的职业规划,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到相关领域的发展当中。
车芯共创:企业深研畅谈伴研学之旅
活动伊始,暑实小队成员走进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芯片的三家龙头企业。技术展厅内,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近年来车规级芯片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升级、国产芯片替代化进程等的突破成果,尤其是如何通过优化芯片性能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等指标,如何不断完善车芯协同产业链,通过定制化开发推动技术进步。芯片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生产流程有条不紊地运转,近距离观看晶圆结构、了解完整生产链,真正实现了从“课本概念”到“产业认知”的跨越。江淮技术园内,试验车JS800对标国际豪车,让小队成员大开眼界。走进EMC实验室、碰撞实验室,了解试验原理,观摩假人(碰撞试验使用)构造,每一个场景都历历在目。荣誉墙上,科技奖章、专利证书琳琅满目。

图一:队伍成员参观芯片生产车间。 艾创微工作人员 供图
座谈会上,小队成员与多名技术工程师、企业领导就车芯协同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展开热烈讨论。在交谈过程中,同学们关于“车企与芯片企业如何开展合作”“车芯协同如何推动国产芯片替代进口产品”“汽车芯片与普通消费芯片在性能上有什么根本差异”“对于想要走上研发岗位的大学生来说需要具备哪些特质”等问题向企业人员提出困惑,并得到了详细解答。

图二:队伍成员与艾创微研发人员进行座谈交流。 艾创微工作人员 供图
“车企与芯片厂的合作重点是应用端口而不是芯片研发,车企从芯片厂拿回的产品已经是一个完整‘零件’,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将每个零件用好。对于一家车企来说,单独研发芯片的成本太高,周期太久。正所谓专业分工,各个行业互相配合才能双赢。而建立联合实验室的方式能够让双方直接沟通,达到定制化开发的目的,从而控制成本。”江汽芯片及软件商务认证经理牛世龙经理分享道。汽车芯片对于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它与普通芯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生产的一系列标准。而我国的芯片行业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许多芯片都还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验证,所以在很多关键领域,国产芯片暂时无法取代国外技术。“但我相信,国产芯片全面取代国外产品只是时间问题,未来还需要靠你们这样的年轻一代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深耕于这个领域。对这个行业保留有一份信念,支撑自己不断走下去。”艾创微研发负责人王巍巍的这番话更让队员们意识到掌握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车市问芯:名车广场新能源门店访谈
为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与芯片技术联动发展在终端市场的落地现状,实践小队走进安徽名车广场,对十余家新能源汽车品牌门店的销售人员开展问卷调研工作。调研过程并不一帆风顺,虽然开始时频繁碰壁,但幸好当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后,得到了许多门店的帮助,收集到了十份有效问卷数据。此次调研内容不仅涵盖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驾驶体验感的关注度、芯片性能对购车决策的影响、门店对车芯技术宣传工作开展等多个维度,更聚焦于顾客对芯片的关注程度、对国产芯片存在的误解,对汽车芯片的关注方面,以及芯片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图三:队伍成员在线下门店收集调研问卷。 丁文希 供图
调研中发现,随着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功能日益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卖点,消费者对芯片性能的关注度也显著提升。“芯片是否为国产”“算力能否支撑长期升级” 等问题被频繁提及,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更多的人对芯片相关技术的呈现密切关注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调研中也发现部分消费者对国产芯片存在一定误解。他们担心国产芯片的算法会在未来遭到淘汰,性能不够可靠而会导致发热死机。
为此,调研小队在开展问卷调研的同时,还向门店工作人员及过往顾客分发了自制的科普宣传手册,手册中详细介绍了车芯产业链的相关知识,包括国产芯片的最新突破,以及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中的应用等。希望通过这样的科普宣传,能够有效改变部分人对国产芯片的误解,让更多人了解并认可“中国芯”的实力。

图四:队伍成员分发科普宣传手册。 丁文希 供图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通过企业走访与市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让队员们亲身感受到新能源汽车与集成电路芯片产业联动发展的蓬勃态势。这一周的线下实践学习,他们不仅意识到专业学习与企业实践是截然不同的,更深刻领会到在任何时刻“严谨是必备特质”。团队成员在实践日记中所写:“我们深刻意识到每一位集电人在校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走上工作岗位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希望我们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基石,扎实专业知识的学习,未来为中国芯片事业添砖加瓦,为进一步推进车芯协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