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4日,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律义工“送法进万家·乡村零距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开展为期8天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以伟人故里为课堂,经历了一场由庄重启程到专业实践、再到创新表达的精神淬炼之旅。
启程:誓言铿锵,礼仪为钥启历史之门
7月7日,“大手牵小手 立志攀高峰”主题开班仪式如期举行。仪式上,讲解员老师为大成员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讲解员第一课”,着重阐释了礼仪规范作为连接历史与观众的重要桥梁作用。从挺拔的站姿、规范的手势引导,到眼神交流与情感传递的细节,老师细致入微的指导,为成员们打开了专业讲解的大门,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敬畏历史、严谨传播的种子。这不仅是活动的起点,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角色的确认。
砺技:字句千钧,考核场上展专业风采
开班仪式后,实践团成员们迅速投入核心技能锤炼——讲解词的精研与背诵,并迎接严格的讲解员验收考核。在纪念馆专业讲解员的指导下,成员们系统学习了刘少奇同志的光辉事迹、重要贡献及纪念馆展陈体系。背诵讲解词成为每日必修课,从宏大的历史脉络到细微的文物故事,要求做到精准无误、情感丰沛。讲解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与历史的一次深度对话,成员们专业、自信的讲解身影,成为了纪念馆内一道亮丽的青春风景线。
抒怀:赤诚放歌,烈日下凝聚爱国强音
实践期间,一项充满挑战与激情的集体任务是完成红歌《我爱你中国》的录制。时值酷暑,成员们不畏高温,在中心广场等地反复排练。从清晨初阳到正午骄阳,队伍始终精神饱满。他们专注于每一个音符的准确,每一句歌词的情感投入,每一次队形的整齐划一。当正式录制的信号亮起,镜头前,成员们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将饱满的爱国热情倾注于歌声之中。深情而嘹亮的歌声穿透炎炎热浪,在伟人故里的上空久久回荡,这是青春赤子用最真挚的声音向祖国母亲献上的深情礼赞,也是实践活动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现。
赋能:专业交融,思政课堂闪耀创新光芒
实践活动的升华与成果展示,落在了实践团成员们结合自身专业背景精心准备的思政课上。在前期,他们带着初步方案向纪念馆专家团队请教,专家们的点评如“精密的刻刀”,指导他们聚焦主题、挖掘深度、创新形式。正式授课时,成员们立足专业,以《以法护民 以心系民》为主题,深刻剖析刘少奇同志在民主法制建设中的奠基性贡献及其法治思想的当代启示,展现了深厚的理论功底。此外,还有小组深情讲述焦裕禄、黄文秀等优秀共产党员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展示共产党人的修养,以真实的力量打动人心。这些将专业特色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的思政课,如同一面面多棱镜,折射出信仰的璀璨光芒。
回响:薪火相传,青春实践淬炼成长底色
本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于7月14日圆满落幕。这段从‘背下来’到‘讲出来’、从‘学进去’到‘传出去’的实践历程,不仅是个人的成长蜕变,更是青春力量对红色基因的生动传承。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深化红色教育资源利用、创新青年思政教育模式的有益探索,为大学生提供了沉浸式学习、专业化锻炼、创新性表达的平台,有效提升了新一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创新能力,在伟人故里谱写了一曲激昂的青春实践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