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在历史与血脉的源头
7月29日,作为红法润青苗普法先锋队的一名队员,与大家一同前往韶山,肃立毛主席铜像前,举目望向那朗朗晴空下伫立的毛主席铜像,被肃穆与虔诚笼罩。广场上布满了前来参观的人群,炎炎烈日之下,皆是半仰着望向铜像,仿佛诉说着的敬仰和感激。
移步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当目光拂过那件陈列于玻璃柜中的旧睡衣时,只见上面布满了细密的补丁,密密麻麻的针脚如点点星辰,无言诉说着主人朴素到极致的作风。我禁不住驻足良久,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那些烛光摇曳的深夜,一代伟人伏案沉思的身影。展馆里一张张珍贵旧照,一行行简朴文字,串联起他波澜壮阔的生命历程,又如同无声的召唤,引人回溯到那段风雷激荡的年代。
站在毛主席故居的门前,那质朴无华的小屋竟孕育出了改变山河的力量,令我心中充满动容。立于这方诞生过伟人的小小天地间,我仿佛听见了历史深处那一声声深沉而悠远的回响。
毛氏宗祠是此行意外的叩击。青砖黛瓦,雕梁犹存,“敦本堂”的匾额高悬。凝视着陈列的毛氏族谱,一种奇异的连接感油然而生。这里供奉的是血脉的源流,而几步之遥的故居,则诞生了超越宗族、重塑山河的思想光芒。宗祠的静穆,让人更深刻地理解了那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决绝——他挣脱了传统的羁绊,将生命熔铸于更辽阔的江山与黎民。
踏上回程,伟人的事迹和为人民服务的挚心仍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平静。伟人的光芒固然照亮了历史天空,但更震撼我心的,恰是那平凡处凝结出的非凡品格与意志。故居的油灯与补丁,不正是其一生奉献与坚忍的无声见证吗?百年征程,星火燎原;今日之青年,当铭记这源于泥土的伟力,守护来之不易的今天,并亲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此次“三下乡”,是真实的课堂,亦有着最厚重的收获。希望我们也能成为那一点星火,在祖国的强国建设道路上汇成燎原之势。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