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筑爱兴乡”突击队三下乡:十二天夏令营点亮文相村儿童成长路

    2025-08-01    阅读: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筑爱兴乡”突击队
         2025年暑期,岭南师范学院“筑爱兴乡”突击队联合文相社工点,在文相村开展了为期12天的“童心筑梦”暑期夏令营。来自该校的10余名队员通过课业辅导、文化体验、科学探究等多元活动,为当地30余名儿童搭建起学习与成长的平台,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 
突击队队员化身“小老师”,课堂内外播撒知识种子
         清晨的文相村文化楼里,总能传来讨论问题的声音。突击队队员们坐在孩子们身边,红笔在作业本上圈点批注,指尖在课本上划出重点公式。“这个应用题要先找等量关系,你看……”突击队队员坐在三年级学生小叶身边,用笔在草稿纸上画出线段图,直到孩子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经过12天的辅导,多数孩子完成了暑期作业,数学错题率较之前下降40%。课间休息时,二年级学生正指着《论语》选段问队员:“‘仁者不忧’是什么意思呀?”队员顺势开展微型国学课,用“帮助同学就是仁”的通俗解释,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中扎根。
                                                                       
图为“筑爱兴乡”突击队队员在辅导儿童作业。刘泽熙 摄
多元活动激活成长力,非遗与科学共筑童心世界
       “一二三,看这边!”在“童心筑梦,乡聚未来”团队挑战赛中,队员们喊出指令,孩子们迅速转头看向指定方向,动作慢的小家伙懊恼地跺着脚,却立刻投入下一轮游戏。这场包含“集体传递”“接力传球”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欢笑中领悟协作的意义。“之前总觉得自己厉害,现在知道少一个人都赢不了。”五年级学生小杨擦着汗说。 画随心动工作坊里,30幅画作与粘土作品铺满桌面。学生小君用紫色颜料涂满画纸,边缘点缀金色亮片:“这是我想家时的颜色,亮片是妈妈缝的纽扣。”队员们发现,活动后75%的孩子能准确描述5种以上情绪,艺术成为情感表达的桥梁。

图为儿童在“画随心动”工作坊展示粘土作品。刘泽熙 摄
       “灯影扇韵・非遗匠心”活动中,队员们带来团扇、鱼灯制作材料。四年级学生阿琪在扇面上画满荷花,骄傲地向队员展示:“我奶奶说荷花代表干净,就像村里的池塘。”当孩子们提着自制鱼灯在大厅、院子里转圈时,光影晃动间,非遗文化的种子悄然萌芽。科学魔法工坊里,“纸杯电话”传来的悄悄话让孩子们惊呼不已。“声音沿着线跑的时候,是不是像小蚂蚁搬家?”学生小宇举着纸杯追问。在“彩虹爬坡”实验中,当纸巾上的色彩随水迹攀升,孩子们围着实验台讨论的模样,让队员想起出发时的誓言:“要让科学的火苗在乡村点燃。
乡村儿童的十二天蜕变,成长故事里藏着未来向往
         夏令营闭营仪式上,学生们通过视频回顾展现成长。英语角学到的26个字母被编成儿歌,科学实验原理化作手里可触的弧度、可见的弯折、可玩的变色,非遗鱼灯在空中划出灵动弧线。“我长大想当科学家,研究会爬坡的彩虹!”学生小亮攥着实验记录本,眼神坚定地分享着自己的梦想。 文相社工点负责人观察到,孩子们的变化不止于此:“以前腼腆的孩子敢主动提问了,调皮的男生会帮同学捡画笔,这些细节里藏着最珍贵的成长。”队员们离开前,也特意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礼物,作为结束的告别。

图为“筑爱兴乡”突击队与文相村儿童的合影。 梁思华
         当十二天的夏令营落下帷幕,那些在协作游戏中学会的默契、在非遗工坊里种下的文化认同、在科学实验中点燃的好奇,早已悄悄融入孩子们的成长轨迹。“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正如“筑爱兴乡”突击队负责人所说,这份青春力量不会因夏令营结束而退场——活动常态化的约定,正让教育的微光化作持续照耀乡野的星河,让每个乡村孩子的成长路上,永远有陪伴的温暖、探索的勇气,和扎根乡土的力量。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