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西南石油大学“青禾力行”实践队赴桂湖街道:以陪伴绘就童心盛夏图景

    2025-08-01    阅读:
    来源:西南石油大学“青禾力行”暑期社会实践队
西南石油大学“青禾力行”实践队以“精准教育供给”破题,在桂湖街道开展了一场知识与温度并重的暑期实践。通过前期调研锁定社区儿童“学业薄弱、兴趣单一”痛点后,这支由10名跨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以“分层教学+多元赋能”为轴心,打造了兼具实用性与创造性的成长课堂,让百余位儿童在七天内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的转变。
 
依据前期调研,为破解社区儿童“学业薄弱、兴趣单一”的成长困境,实践队创新设计了三大教学板块:针对学业短板的“靶向辅导”筑牢知识根基,以“艺术工坊”释放创意潜能,借“科学实验室”点燃探索热情。三个模块既独立成体系,又通过积分激励机制相互联动,形成“知识-能力-素养”的立体培养路径。
 
在学业帮扶板块,实践队摒弃传统“大水漫灌”式辅导,开发出“学科诊断-靶向训练-积分激励”闭环体系。针对数学应用题失分率高达62%的现状,团队原创“三步拆解法”:通过圈画关键词、构建数量关系、分步验算,帮助儿童建立解题逻辑。五年级学生小杨在错题本上写下:“现在我知道先找‘比’字,再画线段图了。”积分制则进一步激活学习动力,孩子们通过完成挑战任务兑换文具,累计兑换量达100余件。
 
艺术课堂成为释放童真的创意工坊。实践队以“家乡记忆”为主题,引导儿童用绘画、黏土等方式表达情感。不善言辞的小林耗时三天完成“海底世界”黏土作品,用牙签细致雕刻珊瑚纹路;另一组孩子则用颜料晕染出金黄的麦田与老槐树,这些作品最终在社区展览中引发居民共鸣。“孩子以前只敢临摹,现在能自己设计图案了”,一位家长在留言簿上写道。
 
科学启蒙则通过“实验+互动”打破认知边界。自制风力发电机、石油形成模拟实验等环节,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当小灯泡因风力发电亮起时,孩子们围聚操作台追问原理:“风真的能变成电吗?”户外拓展中,跳绳比赛被设计为团队协作项目,高年级学生主动调整节奏配合低龄同伴,失败时互相击掌鼓励的场景,成为协作精神的最佳注脚。
 
这场实践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高校与社区的双向奔赴。队员们从“理论学习者”转变为“实践推动者”,在党史学习、党课教育中深化对基层服务的理解;儿童则在多元课程中拓展视野,部分学生表示“想成为像哥哥姐姐一样的工程师”。实践队离开时,孩子们赠送的手绘卡片上写着:“谢谢你们让我发现,学习可以这么有趣。”这或许是对“用陪伴编织童心夏日梦”最生动的诠释。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