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7月26日,山西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党支部第九期红色记忆寻访实践队队员张家康、刘雯嫣、魏贵源,前往山西平定里社村采访9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王东生,一起了解那段峥嵘岁月中的英勇事迹。
在王东生老人家中,实践队员围坐在老人身旁,认真聆听那段难忘的革命岁月。王东生老兵今年92岁,回忆起参军的场景时,眼中闪烁着光芒。“我是1953年当的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通信七连的电话兵,战争结束后,又在东北驻守了五年。”采访中,老人特别提及,他原是村子里的民兵,后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中而参军,实现了他保家卫国的梦想。他说:“当时也不是什么人也能当兵,你总得有自己的一样,才能被人家选上。”带着平定特有的口音,神情中充满了自豪感。
当实践队员问及老人对当时战争的记忆时,据老人描述,在朝鲜战争中,战争十分困难,条件非常艰苦,战争所到之处皆是满目疮痍。老人回忆道,“由于双方装备悬殊,敌机白天一直在头顶轰炸,所以我们的行动都是在夜晚,白天就钻进小树林里。每天晚上要走120里地,每个人的脚底都磨出了血泡。当时疼的不行,但是没办法,必须的继续前进。”他说,当时每个人背着一个小包,里面装着炒面,虽然炒面干噎而难以下咽,但是总比没有的强,拌着雪吃下去就当喝水了。从老人开朗的语气中,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了抗战老兵们的勃勃生机。
王东升老人特别讲述一次抢修电话线过程中令他印象深刻的片段。那是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但是还没有下雨,在抢修电话线途中,一道闪电突然劈中了电话线,他直接被击飞,他清醒后来不及犹豫,直接用竹竿切断了电话线。他骄傲地说:“最后我所在的连队是唯一没有因雷雨天气而让通讯设备损坏的队伍。”在场的实践队员聆听这段往事时神情专注,大家纷纷表示,真切感受到了战士们不畏生死,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老人还提到,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战友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死考验,这份深厚的战友情谊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图为实践队采访照片。张家康摄
实践队员们认真聆听王东生老兵的讲述,深切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到了像王东生一样的千千万万老兵的初心和使命感,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和富裕的生活,为了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采访结束后,实践队员们与王东生老兵合影留念,并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慰问品。王东生老兵对实践队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图为实践队员和王东生老兵合影。张家康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实践队队员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采访结束后,积极开展红色宣讲活动。他们纷纷表示要向老兵学习,努力学习知识,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结束后,寻访团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探访让他们对抗美援朝革命历史和当地红色文化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与老兵的近距离接触,实践队员们不仅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他们表示,将继续沿着先辈们的足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通讯员 魏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