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东北林业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计焕红松,树耕黑土”走进宏泰松果公司及七台河市博物馆,以“寻根铸魂,知行合一”为指引,深入探寻红松文化与生态价值,在观察与感悟中解码红松精神的深刻内涵,更在历史与现实的联结中,触摸东北黑土地孕育的精神根脉。
红松精神:于岁月沉淀中见品格
在宏泰松果公司,负责人的讲解让团队成员对红松有了立体认知。红松生长周期漫长,自然状态下需50年以上才能结果,即便借助嫁接技术,也需十余年沉淀方能繁茂,恰如“百年树木,千日之功”,其“久久为功”的生长哲学,正是坚韧不拔精神的生动写照。

负责人在给团队成员介绍红松 李佳馨摄
而在林场考察时,挺拔的红松直指苍穹,即便历经风雨侵蚀仍屹立不倒,那份深扎土壤、昂扬向上的姿态,让团队成员直观感受到“顶天立地”的力量。更令人动容的是,红松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动物构筑家园,其种子更曾在东北抗联时期成为战士们的生存保障,这份默默滋养万物的奉献,正是无私奉献精神的鲜活诠释。
黑土共鸣:从红松到地域精神的升华
实践团队随后走进七台河市博物馆,馆内展示的东北林区开发史、抗联斗争史,与红松精神形成强烈共鸣。无论是林区工人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绿色家园,还是抗联战士在林海雪原中坚守抗争,他们身上都闪耀着与红松一脉相承的特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为家园奉献的无私、立足黑土的担当。

图为团队成员在七台河市博物馆合照 李佳馨摄
红松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共同诠释着东北黑土地的精神密码:以坚韧对抗严寒,以奉献守护家园,以担当撑起一方天地。这种精神跨越时空,在森林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中持续传承。
三下乡:在行走中完成思想洗礼
此次实践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三下乡”不仅是技能实践的课堂,更是思想成长的熔炉。从红松的生长轨迹中读懂坚持的意义,从黑土地的精神传承中明晰青年的责任,学子们在行走中触摸国情民情,在文化传承中坚定理想信念。
正如红松深扎土壤方能参天,青年唯有扎根大地、体悟精神,方能在时代浪潮中挺直脊梁,以知行合一的担当,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