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一叶知匠心,一茶悟传承 —— 福建农林大学实践队赴武夷山赋韵岩茶厂研学记

    2025-08-03    阅读:
    来源:陈燕鸿
         为深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地感悟制茶技艺的独特魅力,7月25日下午,福建农林大学青马工程三下乡实践队奔赴武夷山赋韵岩茶厂,开启了一场沉浸式茶文化实践之旅。
  赋韵岩茶厂坐落于武夷山核心产茶区,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丹霞地貌与生态环境,传承百年制茶工艺,是集茶叶种植、加工、品鉴于一体的综合性茶企。实践队抵达时,厂区内空气中弥漫着鲜叶与炭火交织的清香,让同学们刚下车就感受到了浓郁的制茶氛围。
  在接待员的带领下,实践队首先探秘了完整的武夷岩茶制作流水线。尽管茶厂已配备现代化加工设备,但对于部分高端茶品,匠人们仍坚持手工制作。一袋茶叶的诞生,需历经鲜叶采摘后的摊晾、摇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多道核心工序的打磨。在摇青车间,接待员边操作边细致讲解:“摇青是决定茶叶香气的关键一步,要根据鲜叶的含水量、天气变化随时调整时间和转速,差之毫厘便会影响最终风味。”在接待员的指导下,队员们纷纷上前亲身体验,原本在师傅手中灵活翻滚的茶叶,此刻却变得不听使唤,有的叶片不慎滑落,有的边缘被碰损。大家这才恍然大悟,看似简单的摇青动作实则暗藏玄机。经过几轮练习,当亲手摇制的茶青散发出越来越清醇的香气时,同学们脸上都漾起了成就感满满的笑容。
  
  图为学员体验摇青工艺 洪智航摄
  体验完摇青工艺后,实践队来到了茶厂的品鉴室。接待员早已准备好多种武夷名品,为队员们带来了一场茶香盛宴。在古朴的茶桌前,茶艺师展示了专业的冲泡技艺,沸水注入盖碗,茶叶在水中舒展翻滚,汤色由浅变深。“先闻盖香,再观汤色,最后品味回甘。”随着接待员的指引,同学们端起茶杯细细品味:正山小种的醇厚甘甜中裹挟着松木香,大红袍的岩骨花香在口腔中层层绽放,金骏眉的蜜香绵长持久,肉桂的辛辣感在舌尖跳跃后转为甘甜,水仙的兰花香清幽如空谷幽兰,野茶则带着山野的清苦与悠长回甘。每一款茶都如性格迥异的老友,在杯中诉说着武夷山的风土故事。
  
  图为学员在茶室品茶 洪杉泠摄
  活动的最后一站是茶厂的生态茶园。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茶园,漫山遍野的茶树整齐排列在丹霞岩壁间,翠绿的茶叶在阳光下闪着光泽。同学们戴上斗笠、挎上茶篓,跟着茶农走进茶园体验采茶劳作。看似简单的动作,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烈日下弯着腰在茶树间穿梭,不一会儿大家就汗流浃背,手指也被茶叶汁水染成了褐色。而好的茶叶需要一片片手工采摘,一个熟练茶农一天也只能采五斤左右鲜叶,而六斤鲜叶才能制成一斤干茶。实践队的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亲身体验,深刻体会到了每一杯茶的来之不易,对劳动的价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图为学员在茶园体验采茶流程 马越摄
  这场走进赋韵岩茶厂的实践活动,学员们在亲手操作中直观触摸到传统制茶工艺的千年智慧,在田间劳作中真切体会到“一叶一芽皆辛苦”的劳动真谛,更在氤氲茶香中深度感悟到武夷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车间里的工艺传承到茶桌上的韵味品鉴,从茶园里的劳作体验到文化中的精神浸润,这场实践让学员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受教育、长才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青春心田中悄然扎根,成为一次滋养成长的生动实践教育。​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