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情系沧沟,青年同行”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武隆区沧沟乡,以青春之名锚定当地特色产业——沧沟西瓜,在田野阡陌间叩问产业振兴密码,用青年智慧绘就乡村发展新图景。
上午,实践团前往赵叔的沧沟瓜地开展调研实践。赵叔随手托起一个西瓜,轻轻一拍,清脆的回声里透着成熟的底气。作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生态名片”,沧沟西瓜早已凭借独有的甘甜,在武隆区的山水间扎下了深深的根脉。
“咱这瓜能甜透心,全靠这方水土养着。”赵叔的话语里满是对乡土的敬畏。作为当地先民依托喀斯特地貌与富硒土壤培育的传统品种,沧沟西瓜不仅是味觉的馈赠,更是乡村振兴的潜力股。针对沧沟西瓜产业现状,实践团成员围绕种植规模、品种特性、产销模式等核心问题与赵叔展开深入交流。

赵叔的一亩一分地恰是沧沟西瓜产业的微观缩影。沧沟乡内大部分村民都种植西瓜,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产量可观。但销售渠道仍停留在街边零售与游客现场购买的传统模式,缺乏直播电商等新赛道布局,品牌运营方式亟待提升。这一现状让实践团成员深刻意识到,乡村振兴既要守好“家底”,更要打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局。

实践过程中,成员们主动协助赵叔收瓜,参与采摘、搬运,减轻赵叔的工作量。“要瞅准纹路深、蒂部微卷的,这样的瓜才熟透了。”赵叔示范着,手指在瓜藤距西瓜一掌距离处轻轻一掐,便成功采摘一个西瓜。大家抱起十多斤重的西瓜,在田埂间往返穿梭,汗水顺着额角滴进泥土里,瞬间洇出小坑。实践团切身感受到了田间劳作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深化了对农业生产实践的认知。

瓜地旁“乡村振兴展风采,美丽沧沟赢未来”的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既是沧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奋进号角。这次沧沟瓜地探研,也让实践团的成员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既要守护好“沧沟西瓜”这样的生态瑰宝,更要搭建起传统农耕与现代产业之间的桥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青年力量是产业发展的活力源泉。未来,“情系沧沟,青年同行”乡村振兴促进团的成员将循着这条实践之路,扎根乡村、服务基层,以脚踩泥土的赤诚、敢闯敢试的担当,为乡土中国的发展注入青春动能——让像沧沟西瓜这样的“宝贝”搭上数字经济的快车,让传统农业在青春智慧的赋能下焕发新活力,让青春之花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