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7月16日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闽山闽水总关情,青春宣讲践初心”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福建省古田县,深入调研当地银耳产业。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长期关注的重要农业产业,古田银耳的发展历程不仅承载着地方特色经济的转型故事,更蕴含着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学习现代农业发展经验,思考如何将东南沿海的成功模式借鉴到西北地区的发展实践中。
图为 实践成员与晟农农业有限公司荣誉奖状合影
古田县素有“中国银耳之乡”的美誉,银耳产业历经数十年发展,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实践团成员走进晟农农业有限公司的银耳种植基地,近距离观察银耳从菌种培育到采收加工的全过程。在恒温恒湿的现代化栽培车间里,洁白的银耳如花朵般绽放在菌棒上,工人们正细致地进行采收作业。“银耳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温度、湿度、光照都需要精准控制。”企业技术人员向实践团介绍道。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让来自西北地区的学子们深刻感受到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

图为 实践成员参观银耳生产车间 图为 银耳照片
“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就高度重视特色农业发展,古田银耳产业的转型升级正是践行了总书记提出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理念。”实践团指导老师在参观时指出。通过与企业负责人交流,同学们了解到,古田银耳产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不仅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更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这种发展模式对西北地区特色农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银耳的生长周期较短,但管理必须精细,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品质。”公司负责人吴泽松向实践团介绍。在恒温恒湿的栽培车间里,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洁白的银耳如花朵般绽放。团队成员仔细观察银耳的生长状态,并就种植技术、市场销售等问题与企业人员交流。
图为 公司负责人向实践团介绍银耳生产流程
“以前只知道银耳是滋补品,没想到它的种植过程这么讲究。”一位实践团成员感叹。通过实地走访,同学们不仅对银耳产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对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有了新的理解。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学生特别关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如菌渣回收利用、水资源循环处理等,这些细节体现了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不仅加深了对现代农业的认识,更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实践价值。来自甘肃的队员感慨道:“古田银耳产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农业要发展,必须走科技化、品牌化的道路。这为我们西北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接下来,实践团还将继续在福建多地开展调研,通过走访红色教育基地、特色产业基地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探寻东南沿海发展经验对西北地区的启示,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