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福建农林大学"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实践队追寻领袖足迹,探访了武夷山国家公园,在朱熹理学圣地感悟思想精髓,记录壮美生态画卷,倾听公众对燕子窠生态茶园发展的心声,为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贡献青年智慧。
精舍问道:触摸千年理学脉搏 实践队首站抵达南宋大儒朱熹创建的武夷精舍。这座掩映于青山绿水间的书院,系统展示了朱熹生平与思想。
队员们依次参观了“序言”、“朱熹一生、不同凡响”、“理学思想体系”、“教育实践与影响”、“政绩与地方治理”、“历史地位与传承”六大展区。在讲解与丰富的图文实物中,队员们深入了解了朱熹作为伟大哲学家、教育家构建的庞大理学体系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同时也欣赏了朱熹作为勤政爱民实干家的生动画像。凝视泛黄的典籍与复原的场景,队员们深刻体悟了朱子理学蕴含的深邃智慧与家国情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份跨越千年的求索精神,为队员们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文脉根基与时代价值的理解。

图为武夷精舍外观 吴清锋摄
天游取景:定格丹山碧水神韵 告别武夷精舍,实践队步行至天游峰山脚。雄伟峰峦云雾缭绕,九曲溪清澈见底,丹山碧水构成了一幅壮美画卷。

图为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竹筏漂流 吴清锋摄
队员们迅速架设设备,用镜头聚焦巍峨山峰、葱郁森林、清澈溪流、奇特岩壁及摩崖石刻。他们致力于捕捉武夷山国家公园独特的生态价值和视觉奇观,为后续科普宣传积累宝贵的视觉资料,每一帧都饱含着对这片山水的赞叹与珍视。
天游峰山脚下,燕子窠以其创新的“茶豆套种”、“茶草共生”等生态种植模式,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取景的同时,队员们化身燕子窠生态理念的“科普宣传员”与“民意收集员”。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游客介绍燕子窠生态理念 洪杉泠摄
队员们手持宣传册和问卷,热情地向游客讲解燕子窠的核心技术、生态效益及对茶叶品质的提升,阐释其可持续发展智慧。问卷则聚焦收集游客对燕子窠的看法、体验感受及发展建议,涵盖了生态保护认知、旅游体验、科普效果等众多维度。面对八方游客,队员们耐心解答、认真倾听,详细记录每一条意见与建议,努力为武夷山国家公园燕子窠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
在武夷精舍里触摸中华文脉的厚重,在天游山水间感受生态保护价值与公众热情。朱子“天人合一”思想与燕子窠生态智慧在此共鸣。此次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之行是一次文化寻根、生态考察,更是一次思想洗礼与责任感升华。从精舍墨韵到茶园新绿,实践队完成了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实践队成员们将肩负守护文化根脉、筑牢生态屏障的双重使命。秉承朱子探索精神,他们将扎实行动,融古老智慧于现代生态建设,让文化根脉在绿水青山间生生不息,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