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福建农林大学“青马工程”骨干培训班实践队赴武夷山市探源“三茶统筹”思想,践行强农兴农使命

    2025-08-03    阅读:
    来源:杨思雨
          盛夏武夷,满目青翠,茶香氤氲。2025年7月24日至25日,福建农林大学“青马工程”骨干培训班实践队奔赴武夷山市,在燕子窠生态茶园、武夷精舍、赋韵岩茶厂等多点开展社会实践。实践队以脚步丈量茶乡热土,用大学生视角解读“三茶”统筹发展密码,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筑牢理想信念,汲取强农兴农的澎湃动能。
  循领袖足迹,感悟绿色发展的时代脉动
  实践首站,队员们踏着坚实的步伐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燕子窠生态茶园的路线。昔日总书记驻足之处,如今绿意更浓,生态理念深植沃土。
  图为实践队成员们重走燕子窠生态茶园实践路 马越摄
  在三茶统筹展示馆内,武夷山茶产业由古至今的壮阔画卷在队员们面前徐徐展开。从厚重历史的回响到科技赋能的当下,从文化积淀的深度到未来规划的蓝图,展示馆以其丰富的史料、生动的模型和前沿的互动体验,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这一战略擘画蕴含的远见卓识与磅礴力量。展板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箴言,此刻在燕子窠的实践中有了最鲜活的注脚。
  承千年文脉,聆听朱子之学的智慧回响
  第二站,实践队踏入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寻访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创建的武夷精舍。
  书院内,“序言”、“朱熹一生、不同凡响”等六大展区如时光长廊,队员们驻足凝视,在讲解中沉浸式感受朱子坎坷而光辉的治学与从政生涯,其“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深邃思想穿越时空,叩击着年轻的心灵。先贤“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求索精神,与新时代青年扎根大地、砥砺奋进的内在要求产生强烈共鸣。
  随后,队员们转至天游峰山脚,在如织游人中开展燕子窠生态茶园科普宣传,发放问卷500余份,认真倾听、记录游客对生态茶园模式的真切感受与宝贵建议,将理论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
  图为实践队制作的燕子窠生态茶园宣传手册 洪杉泠摄
  践知行合一,体味茶业振兴的艰辛与荣光
  实践最后一程,队员们来到赋韵岩茶厂,深入武夷山茶叶生产一线。现代化与古朴技艺交织的厂房内,茶香弥漫。他们系统品鉴了正山小种、金骏眉、大红袍、肉桂、水仙、野茶等代表性品类,在氤氲茶香中辨识风土密码。
图为实践队成员们用心品味武夷岩茶 洪智航摄
  随后,队员们屏息凝神,观摩制茶过程中鲜叶到干茶的神奇蜕变,并在师傅指导下亲身体验“摇青”这一关键工艺。双手在竹筛中翻动青叶,感受温度、力度与时间的精妙平衡,传统制茶技艺的魅力与匠心在一摇一颠间直抵心田。
  
图为赋韵岩茶厂茶艺师展示制茶手法 洪智航摄
  实践才能出真知,实践队成员们躬身进入青翠茶园亲历“一芽一叶”的采摘辛劳。汗水滴落泥土的瞬间,他们对“谁知杯中茶,叶叶皆辛苦”有了切肤体会,对茶农的敬意和对产业根基的理解油然而生。
  此次武夷之行,福建农林大学青马学员将课堂延伸至绿水青山间,把论文写在闽北茶乡大地上。在燕子窠的生态画卷、武夷精舍的哲思殿堂、赋韵岩茶厂的氤氲茶香中,队员们对“三茶统筹”的战略深意与强农兴农的时代使命有了更为具象而深刻的体悟。他们将以此次实践为新起点,继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把青春智慧与汗水融入乡村振兴的宏伟事业,为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贡献不竭青春力量!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