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填补乡村教育资源缺口,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2025年7月至8月,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星火公益“向阳花”志愿帮扶队深入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汶上集镇,开展为期四周的暑期支教活动。志愿者们精心设计多元课程,从传统文化浸润到实用技能传授,从品格塑造到红色基因传承,为乡村孩子铺就了一条开阔视野、涵养素养的成长之路。
开班仪式上,当地政府代表对支教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强调此类志愿服务是乡村教育的重要补充,既能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又能搭建起城乡教育互通的桥梁。志愿者代表则以菏泽“伯乐故里、牡丹之乡”的文化底蕴为引,承诺将以责任与爱心陪伴孩子们探索知识海洋,助力梦想启航。
图为开班仪式合影 王智霖摄
传统文化课堂上,“甲骨文探秘”成为孩子们的“启蒙钥匙”。志愿者通过动画演示“日”“山”等汉字的演变轨迹,让抽象的文字起源变得生动可感。孩子们手握彩笔还原甲骨文形态,在涂画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根脉,文化认同的种子在心中悄然萌发。
图为志愿者为孩子们进行甲骨文讲解 张天一摄
安全防护教育中,急救课程让实用技能“落地生根”。志愿者借助模型讲解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等知识,用通俗语言拆解操作要领。模拟演练环节里,孩子们从好奇观望到主动上手,在志愿者的细致指导下逐步掌握动作规范,将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技能稳稳“装进行囊”。
图为志愿者开展安全急救课程 王智霖摄
防治校园霸凌课程则为成长撑起“防护伞”。志愿者以提问切入,系统解析霸凌的定义、场景与形式,结合《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智慧,传递尊重友善的价值观。通过剖析成因与危害,引导孩子们认清霸凌的负面影响,在小组讨论中探索应对方法,筑牢自我保护的思想防线。
此外,国家安全课堂通过案例互动,帮助孩子们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责任意识。
图为志愿者开展国家安全课堂 罗岽摄
建军节当天的红色教育课,让家国情怀“浸润童心”。志愿者沿着历史脉络梳理人民军队发展历程,解析五大军种职能,讲述陈祥榕等英雄的感人事迹,诠释军人的使命担当。孩子们在学习军礼的庄重中感悟军人风采,在“我心中的军人”绘画里勾勒英雄形象,用稚嫩笔迹写下敬意。全体齐唱的《强军战歌》,更让赤诚的家国情怀在旋律中激荡。
图为志愿者和孩子们合唱《强军战歌》 王智霖摄
此次支教活动,不仅为乡村孩子打开了看世界的多扇窗口,更在他们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安全意识、友爱精神与家国担当的种子。对于志愿者而言,这既是践行公益理想的实践场,也是锤炼成长的大课堂,让青春在服务中绽放光彩。作为连接城乡教育的纽带,支教活动为乡村教育注入了鲜活力量,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贡献了青年智慧。其价值不仅在于当下的知识传递,更在于为孩子们的未来成长赋能,助力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坚定前行,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