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走进司莫拉佤族村与艾思奇故居,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

    2025-08-04    阅读:
    来源:“青聚同心”边境文化赋能实践团
  为深入挖掘边境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近日,“青聚同心”边境文化赋能实践团的5名成员走进云南省司莫拉佤族村,开展为期5天的文化调研与实践活动。团队通过走访调研、文化记录、农户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佤族历史文化,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民族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探寻佤族历史,传承民族文化
  实践团首站来到司莫拉佤族村,通过走访村寨老人、参观民俗博物馆等方式,深入了解佤族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和特色文化。司莫拉佤族村作为佤族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保留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木鼓舞、佤族织锦等。团队成员认真记录,并探讨如何通过新媒体传播、文旅融合等方式,让佤族文化焕发新活力。
 
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践行乡村振兴使命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云南腾冲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并指出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乡村振兴。团队成员深受鼓舞,决心以实际行动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  
  走访农户李发顺,见证乡村振兴成果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实践团专程采访了当地农户李发顺一家。李发顺介绍,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村里发展了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家庭收入稳步提高“现在路修好了,游客多了,我们的茶叶和农产品也能卖得更远。”李发顺笑着说道。团队成员详细记录了他的家庭经济变化,并探讨了电商助农、文化IP开发等进一步增收的可能性。
 
  走进和顺艾思奇故居: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哲学精神
艾思奇故居位于和顺古镇水碓村,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出生地,现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团队在故居内开展“红色哲学课堂”活动,通过与游客互动、参观走访等形式,向游客和当地青少年普及《大众哲学》的当代价值,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
 
  总结实践成果,展望未来发展
  经过5天的深入调研,实践团对司莫拉佤族村的文化底蕴和乡村振兴成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团队成员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青年力量,通过文化传播、产业对接等方式,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智慧与热情。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青年学子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青聚同心”团队将继续行走在祖国边疆,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践行使命,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