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暑期社会实践感悟| 外语青年有话说:皖南古韵焕新机,乡村文化展华章

    2025-08-05    阅读:
    来源:巢湖学院吴思语

(通讯员:吴思语)

  灼灼琉璃夏,我们怀揣着满腔的热忱,前往了皖南地区展开了民俗文化类古村落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从黟县到泾县,这段旅程我们收获的不仅是风景,还增长了见识,更让我对乡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踏入西递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明清时期的古民居错落有致,马头墙高高耸立,青石板路蜿蜒伸展,岁月的痕迹在每一砖一瓦间静静流淌。宏村的月沼宛如一面镜子,倒映着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宁静而美好,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在走访过程中,我了解到当地政府和村民为了保护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付出了诸多努力。西递和宏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将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与此同时,黟县通过“免减优•促消费”系列活动措施,如发放文旅消费券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此外,黟县还通过“跟着影视游徽州”线路吸引日韩、欧美游客,计划以“文化出海”打开国际视野。
   
 

                   图为实践团成员到访西递古村落
 
  碧山是中国最早的艺术振兴乡村实践地之一。通过艺术介入,碧山将传统乡村风貌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成功吸引了大量文艺青年和游客。我们先拜访了碧山书局,踏入碧山书局,仿佛走进了一个静谧而深邃的文化世界。这座书局坐落在古朴的徽派建筑之中,青砖黛瓦,马头墙高耸,岁月的痕迹在建筑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碧山书局是由200年历史的旧徽州祠堂改造而成,成为碧山村的文化地标。通过举办艺术展览、人文讲座、诗歌论坛等活动,强化了书店的文化符号属性。再向里走便是碧山工销社,碧山供销社将老供销社改造为集零售、民宿、餐饮和展览于一体的空间,成为游客体验乡村生活的新去处。书局以文化为纽带,连接古今,让徽州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供销社则以特色商品为载体,传承乡村记忆,让古老的村落充满了生动的烟火气。碧山的实践告诉我们,老手艺、老建筑、老记忆,都可以在新时代找到新的表达方式,让它们走进现代人的生活,让古老的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碧山书局的牌匾
  查济则通过举办各类文化展览和商业活动,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游客,让古村落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查济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古建筑,更在于这里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产业。我们了解到,村里积极打造特色民宿,将古民居改造修缮,保留其徽派建筑风格的同时,融入现代的舒适设施。这些民宿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住宿的场所,更成为人们感受查济古韵的绝佳空间。近年来,查济村引入了“村咖”等新兴业态,推动了餐饮、住宿、旅拍等行业的发展。例如,山集小馆等咖啡小店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让古老的查济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活力,古建筑不再是沉默的遗迹,而是承载着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交融的载体,让游客在旅途中收获独特的体验,也让古老的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青山绿水之下细细聆听,查济这座古朴的村落正书写着乡村文化振兴的新篇章。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正在采访查济当地居民
  这些举措让我看到了乡村文化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创新,也让我明白,只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才能让乡村文化在新时代中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乡村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互联网、新媒体等技术手段能够让乡村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同时,乡村文化振兴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现代生活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文化产品与文化体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创新精神,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它让我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收获。风吹麦浪,村落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悠悠的时光里,乡村文化会散发出更耀眼的光芒。我将永远铭记这段经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吴思语  图/实践团队成员)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