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青春赋能生态与文明:三下乡活动点亮相山公园

    2025-08-05    阅读: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皖北绿脉,淮水清源”团队
        六月的淮北,暑气蒸腾,热浪裹挟着城市的喧嚣漫延开来,而坐落于城区腹地的相山公园,却以满目苍翠隔绝出一片清凉。这座承载着淮北人晨昏记忆的城市绿洲,不仅是市民休闲游憩的乐园,更是人与自然共生的缩影——登山步道上,晨练者的脚步声与鸟鸣相和;湖泊岸边,垂柳依依拂过粼粼波光;图书馆内,旧书的墨香与新叶的清香交织成独特的气息。淮北师范大学“皖北绿脉,淮水清源”实践团的10名大学生,奔赴相山公园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以环保行动守护生态、用志愿力量激活文化,在城市绿洲书写别样青春篇章。
 
   一、公园“清道夫”:以行动守护生态底色
 
        2025年6月30日,相山公园东门已聚集起实践团成员。他们身穿志愿服、手持垃圾袋与长夹,像一群即将“出征”的绿色卫士。简单分工后,队伍兵分两路,向着公园各个角落进发。
       在登山步道,成员们沿着石阶缓缓前行,目光紧锁路面与草丛。长夹精准夹住烟头,扔进垃圾袋。步道旁的灌木丛里,废弃饮料瓶、零食包装袋隐藏其中,成员们需拨开枝叶仔细搜寻,夏日的闷热让额间汗水不断滚落,后背的衣衫渐渐湿透。夏日溽热,汗水浸透衣衫,成员们却脚步不停。遇粘附地面的口香糖,便蹲下身子,以小铲子反复剥离,直至地面恢复洁净。每一次弯腰、每一回操作,都让步道向整洁迈进一步,原本散落垃圾的角落,渐次清爽起来。
       湖边区域是垃圾 “重灾区”。水草间漂浮着塑料瓶、果皮,散发着淡淡腐味。实践团成员两两配合,一人用长杆网兜打捞水面垃圾,一人在岸边接应。尽管环境有些恶劣,成员们却没人抱怨,专注于让湖水恢复清澈。经过不懈努力,垃圾被分类打包,公园步道、湖边、草坪重新恢复整洁。
 
(刘静云摄)
二、图书馆“焕新”:让书香有序流淌
       实践团转战相山公园图书馆。推开略显陈旧的木门,书架上的书籍有些杂乱,角落还堆积着待整理的图书。成员们迅速分工,有的负责分类,有的专注上架。在分类区,大家围着小山般的图书忙碌,依据类别标签仔细分拣。
       分类区里,图书堆积如山。成员们依据标签分拣,遇年代久远、标签模糊的旧书,便围拢研讨,结合内容判定归属。关于相山历史的文献,被归入地方文化类目;科普读物、文学经典,各归其位。珍贵古籍与旧书,轻拿轻放、单独归类,成员们以耐心甄别,为每本书找到“适配坐标”,让杂乱藏书渐成有序体系。
 
(刘静云摄)
三、青春回响: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傍晚时分,夕阳为相山公园镀上了一层金色的余晖。实践团成员们围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虽然脸上带着疲惫,眼神却格外明亮。一天的实践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生态保护并非一蹴而就,游客的环保意识仍需提升,后续他们计划制作环保宣传手册、设计文明标语,让更多人参与到公园守护中;而图书整理的过程,也让他们明白了有序的阅读环境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这份责任与意义,已悄然刻进青春的记忆。当暮色渐浓,实践团成员们踏着余晖离开相山公园,身后是愈发整洁的步道、清澈的湖泊,以及井然有序的图书馆。
       此次活动,不仅让相山公园生态与文化环境得到改善,更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收获成长。他们用汗水践行环保理念,以行动传递文化温度,让 “三下乡” 的青春力量,在相山公园的生态守护与文化传承中持续闪光,也为城市文明建设注入了一抹鲜亮的青春色彩,期待更多青年接力,让这份热爱与担当延续下去。

(刘静云摄)
(文:刘静云 图:刘静云 孙雨晴)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