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切实以志愿服务回应社区民生需求,助力改善社区硬件设施与人文氛围,为构建安全、整洁、活力的社区环境贡献力量。
7月24日,团队成员在物业张师傅带领下,携带登记表与工具包进入各居民楼。每到一层,大家便仔细核查消防栓箱门是否完好、水带有无破损、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同时记录灭火器的生产日期与压力值。6栋居民楼、2处活动广场,28个消防栓、42具灭火器,逐一登记在册。排查中发现3号楼2层消防栓箱门合页松动、5号楼1层水带接口轻微老化,当即拍照记录并反馈至维修组,张师傅在一旁感慨:“这些细节平时容易忽略,多亏你们细心。”
与此同时,环境清扫组手持扫帚、撮箕分散在社区各处。主干道上的落叶、健身区石桌上的零食碎屑、楼道拐角的积灰,都成了清理目标。截至中午12点,清扫组共清理垃圾12袋,楼道杂物7处,社区主干道与公共区域焕然一新。
次日上午志愿者们聚焦社区健身器材安全与垃圾分类宣传。5人组成器材检查组,对小广场与老年活动中心的15件健身器材逐项排查:跑步机履带是否顺畅、漫步机轴承是否缺油、单杠底座螺栓是否松动。排查中发现1处荡椅链条卡顿,大家立即找来润滑油协助物业处理;2处单杠螺栓松动,当场用扳手拧紧。“每天都有老人孩子来锻炼,安全不能马虎。”负责记录的志愿者在《器材安全表》上认真标注。下午,垃圾分类宣传台在投放点旁支起。志愿者们向居民发放80余份分类指南,结合实例讲解“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区别”“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等知识。遇到拎着垃圾袋的阿姨,便主动上前引导分类投放,纠正了12起混投行为。晒太阳的李大爷拿着指南问:“报纸和快递盒都算可回收物吧?”得到肯定答复后,他笑着说:“以后再也不乱扔了。”
最后一天的任务从整理公告栏开始。志愿者们先清理了3处公告栏上的过期通知——往期体检海报、旧活动通知等15张,再用抹布擦净玻璃与框架。随后,将新发布的《停电通知》《秋季体检安排》等4份公告按类别张贴,确保字迹清晰、位置醒目。路过的居民驻足查看时,志愿者主动上前讲解内容,提醒大家留意停电时间。下午,大家又协助3户老年居民整理家中可回收物,将纸箱、塑料瓶分类捆扎,送至社区回收点。过程中,继续向居民普及分类标准,30余名居民主动咨询相关问题,现场氛围热烈。
三天志愿服务累计时长18小时,从消防排查到环境清扫,从器材检查到分类宣传,志愿者们用细致行动为社区添彩。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却在点滴间筑牢了安全防线、拉近了邻里距离,让“奉献”二字在社区烟火气中愈发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