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 “网络安全兴趣实践小组” 开展的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集训活动,凭借一系列创新举措,成为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技能的特色平台,备受关注。
在内容设计上,动态难度流形系统是一大亮点。该系统能基于学员每日积分数据自动调整题目难度,初级阶段会给出如 SQL 注入 payload 结构等漏洞提示,进阶阶段则隐藏关键线索,需要学员自主构造绕过代码,有效避免了 “一刀切” 教学,让每个学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进阶路径。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形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网络安全的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

组织形式上的创新同样可圈可点。竞技模式中的夺旗赛采用传统解题积分制,帮助学员夯实基础能力;而题目仿真盲盒挑战则每日随机发放题目内容,要求学员在 24 小时内提交 writeup 解题报告,锻炼了学员的应急解题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与传统 CTF 培训相比,该项目在内容来源上聚焦大赛常考点,训练逻辑上强调讲师指导解题,技术工具利用上避免重复造轮子,成果验证则结合了积分排行榜和解题报告,全方位提升训练效果。

此外,活动还制定了完善的安全预案,针对越权风险、漏洞利用工具滥用、靶机环境逃逸攻击、训练数据泄露等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都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为集训活动的安全有序开展保驾护航。

此次集训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提升网络安全技能的机会,也为高校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