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大包干破冰之举,绘就新农村奋进蓝图
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迎来新发展
为了解一个改写中国农村历史的神奇村落,7月16日——7月25日,淮北师范大学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溯源大包干破冰之举,绘就农村奋进蓝图”团队走进凤阳县小岗村开展调研工作,进一步发扬改革故事。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这个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性地点,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小岗村不仅保留了其历史意义,还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1978年,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包产到户”的方式,勇敢地迈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步。这一创举打破了传统的集体生产模式,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中国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小岗村已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象征,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和研究者。
近年来,小岗村在保持其改革精神的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村内建立了多个高效农业示范园,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小岗村依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如大包干纪念馆、小岗村旧址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调研团队首先来到了沈浩同志纪念馆,沈浩同志纪念馆,纪念着那位为小岗村倾注心血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沈浩。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处心和使命,也让小岗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沈浩:首先是一个好班子,核心要有一个带头人;其次是要提高村名素质,要让村名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致富的激情和干劲...小岗之所以二十多年还这么落后,根本在于思想问题,少数人争名夺利,错失许多机遇。
随后团队一行来到大包干纪念馆,四十六年前,正是在这间窄小简陋的屋子里,一十八名农民贴着身家姓名在“大包干”的秘密协议上按下红手印,自此揭开农民经济体制改革的崭新篇章。“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凤阳这个地方,确实蕴含着一股“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敢为百姓先”的气概。当年朱元璋从这里“开局一个碗“白手起家,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建立大明王朝;到后来小岗村的18位农民“舍命求真理”向死而生,实践出一条农村改革的伟大道路;每一个生于斯来于斯的人,竟都裹了满身英雄气!他们有驳于时代主流,他们很难被理解认可,但他们始终自知。他们忠于理想,他们忠于信仰。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