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护碧水,实践助振兴 ——南京师范大学学子探访淮安乡村污水治理“绿色答卷”

    2025-08-06    阅读: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张祺越 高海智 韩宇博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强调,污水治理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乡镇污水处理,绝非简单的“治污”工程,而是一场守护生态底线的“保卫战”。如何以科学的方式拦截污染、净化水质,展现乡村水清岸绿的生态活力,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乡约淮水,实践兴业”乡村振兴促进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结束。活动期间,团队赴江苏省淮安市,通过开展现场观察、资料收集、座谈走访、普及宣讲等系列活动,探寻淮安乡村污水治理现状,用专业学识丈量乡野土地,以青春热忱守护淮水碧波,让环保理念扎根心田,让振兴力量随清水流淌。

  走访乡村看治理,细节之中见智慧——实地调研乡村污水处理现状
  乡镇污水处理排放现状错综复杂,从细微处着眼观察至关重要。污水排放源头多元,管网老化渗漏、散户直排等小问题在乡镇普遍存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病灶”,却如蚁穴般持续侵蚀着水环境。在淮阴区南陈集镇孙庄村和窑厂村,村支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团队实地学习农村分散式污染的治理之道,展现了基层干部为民众排忧解难的务实担当。
  走进洪泽区黄集街道,团队在曹圩村村主任引导下,实地参观了村内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系统了解污水治理排放现状。队员们围绕乡村污水处理流程、污水收集处理模式的形成原因等核心问题展开提问,村干部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村委会主任强调:倾听群众诉求、因地制宜开展污水治理工作,是治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参观研学中,队员们直观看到了户厕改造、散户接入等“治污细节”的落地;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更真切感受到设施改造升级带来的生活便捷,村民们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来人居环境的大幅改善纷纷点赞。这让团队深刻认识到:细微处的治理,从来都不只是冷冰冰的技术活,更是惠及民生的暖心事。

  观摩水厂学技术,直面问题思改进——深入污水处理厂探究实践
  团队先后走访南陈集污水处理厂和吕良镇污水处理厂,在负责人带领下参观污水厂处理设施,观摩学习污水处理流程和工艺技术,详细了解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规模和发展现状。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结合厂内设施,系统介绍了当前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机制,针对队员们提出的现存不足、改进方向等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交流中,工作人员坦诚指出散户接入集体管网成本过高、少量生活污水直排等现存问题,并介绍了后续预设的改进方案。通过对多家污水处理厂的深入走访与观摩,团队成员们深有感触。从设施运转的细节里,读懂了治污的不易;在问题与方案的碰撞中,看到了改进的决心。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学习,更是一场“理论照进现实”的生动实践。身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学习现有的成果,记录不足,努力用专业智慧探寻答案。

  座谈共商治污策,协同管理破难题——交流探讨污水治理机制
  在盱眙县天泉湖镇与黄花塘镇,团队与县、镇、村三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开展座谈交流,深入了解污水处理政策及排污设施在居民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座谈会上,参会人员从顶层设计与目标设定、责任分工与资源统筹、实施过程与民众参与、技术应用与区域协作、成效评估与未来展望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乡镇污水治理总体规划依据的政策文件与技术标准,解读了农村污水治理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介绍了治理过程中的人员分工、资源统筹机制,以及督促各村庄与单位落实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通过交流,队员们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合理、系统地开展乡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专项行动,需要建立专业管护队伍,有序推进日常巡查与设施维护。当前,乡镇污水处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分散处理设施维护困难,未来将通过明确管理内容、细化管理标准、建立健全运行维护管理考核机制等方式,强化污水处理系统的持续性与有效性。队员们在座谈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多部门协同配合与长效化管理机制的构建,或许是突破现有困境的重要突破口。

  开设课堂传知识,播撒种子育初心——开展污水治理科普活动
  调研最后,团队走进淮阴区马头镇码头中心小学和盱眙县黄花塘镇旧铺社区暑托班,结合调研收获,梳理专业知识,为这里的乡镇小学生开设“循淮水足迹,筑治污防线”污水知识小课堂。课堂上,队员们从污水的来源切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污水对自然环境、动植物及人体的危害,介绍了污水处理流程与再生水利用方式。讲解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如生活中可对洗菜淘米水进行二次利用、工地周围喷洒水雾是为了降尘等,都是孩子们生活中可见可学的事例。
  随后,队员们现场演示了"污水变清水"的科学小实验。当加入“神秘物质”的污水从浑浊变得清澈时,围观的孩子们不禁欢呼起来。课程最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了节水问题,并与队员们共同许下“属于我们的节水约定”。爱水、护水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中播撒,期待在未来绽放出更绚烂的花朵。


  此次活动实现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深度融合。队员们循着“调研-学习-反思-行动”的路径,收获颇丰。调研中,团队成员带着专业知识走进污水厂与村落田间,将理论概念与实际设施相对应,与专业人员探讨运维难题、听基层干部讲工作方法,不仅深化了对技术的理解,更认识到治污是系统工程,深切感受到身上的社会责任感。从污水治理出发,队员们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青年视角的独特方案,又在实践中实现了成长,收获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