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的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工科楼里,一场围绕 CTF 竞赛的集训正火热进行。6 月 27 日至 7 月 15 日,网络安全兴趣实践小组的 12 名成员在这里扎根 16 天,从基础环境搭建到专项题目攻坚,在代码与漏洞的世界里完成了一场硬核成长。
7 月 5 日是 Web 方向训练的关键节点。上午 9 点,黄梓涵在平台发布了第一道实战题 ——"留言板注入挑战"。题目要求在看似正常的留言功能中找到 SQL 注入漏洞,绕过字符过滤获取管理员密码。第三组的同学立刻分工,有人用 Burp Suite 抓包分析参数,有人在草稿纸上推演闭合方式。"这里的单引号被转义了,但双引号没过滤!"24 级的张同学突然喊道,组员们瞬间围拢过来,最终通过构造特殊 payload 成功拿到 flag,用时比预计快了 20 分钟。

图片 1:第三组成员围在电脑前讨论,屏幕上显示着 Burp Suite 的抓包界面
7 月 8 日的 Crypto 训练堪称 "烧脑大会"。宋一鸣设计的 "凯撒密码进阶版" 让不少人犯了难 —— 题目将明文经过三次不同偏移量的凯撒加密,还混入了随机字符。第二组的李同学盯着密文反复演算:"常规爆破太耗时,不如找字符频率规律。" 他们用 Python 编写简易脚本统计字母出现次数,结合常见单词结构反推偏移量,在下午 3 点终于破解出 "flag is hidden in math" 的明文。邹永超在旁点评时竖起大拇指:"这就是从工具使用到逻辑分析的进阶。"
7 月 11 日的 Reverse 训练迎来高难度挑战。一道名为 "迷宫程序" 的题目要求逆向分析二进制文件,找到程序中的迷宫路径规律。第一组的同学连续三小时卡在关键函数处,组长王同学带着大家逐行阅读反编译代码:"这里的跳转指令其实对应着迷宫的上下左右。" 他们在纸上画出程序流程图,将汇编指令翻译成坐标移动,傍晚时分终于找到正确路径。当屏幕弹出 "恭喜通关" 的提示时,有人激动地拍了下桌子,引来其他组的好奇围观。
7 月 13 日的 Misc 训练充满趣味。盲盒系统随机派发的 "图片隐写" 任务,需要从一张风景照中提取隐藏信息。第二组先用 Stegsolve 分析图片通道,没发现异常;又尝试修改高度宽度,依然无果。直到有人想起中午讲过的 LSB 隐写原理,用脚本提取像素最低位数据,才得到一串 Base64 编码。"解码后是段 Morse 电码!" 大家立刻分工翻译,最终在晚饭前解开了藏在图片里的秘密。
最后两天的模拟赛中,各组遭遇了更复杂的综合题型。7 月 15 日凌晨,第三组在解一道 "Web+Crypto" 复合题时,先通过文件包含漏洞拿到加密脚本,再破解 RSA 私钥,连续攻克两道难关。赛后复盘时,黄梓涵展示各组解题轨迹:"这次暴露的不是技术短板,而是跨方向协作的节奏问题。"

16 天的集训里,从具体题目攻坚到综合能力比拼,成员们不仅积累了 50 多道题的解题经验,更摸索出团队协作的高效模式。正如大家在总结时所说:"每道题都是一次探险,而我们学会了互相当向导。" 带着这些收获,他们正期待在未来的竞赛中大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