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淮师学子三下乡:走进隋唐古镇,助力花馍非遗传承

    2025-08-06    阅读:
    来源:唐若惜
    2025年7月3日,淮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淮师情·非遗行·童心筑梦”社会实践队前往淮北市隋唐古镇仙桃坊,开展了一场以宣传和传承花馍技艺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非遗文化。隋唐大运河古镇作为淮北的历史文化地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俗风情。仙桃坊中的非遗传承人作为花馍技艺的守护者,几十年来一直坚守在花馍制作一线,致力于将这门手艺代代相传。
    活动开始后,非遗传承人热情地迎接了实践队的同学们,并详细介绍了花馍的历史渊源。据传承人介绍,花馍起源于民间祭祀和庆典活动,在不同节日和场合,人们会制作不同造型和寓意的花馍。例如,春节时的花馍寓意吉祥如意、阖家团圆;婚礼上的花馍则象征新人幸福美满、百年好合。这些花馍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讲解花馍制作工艺时,传承人强调,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需要耐心和细心。从基础的面团发酵开始,就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面团的松软度。揉面时,要反复用力揉搓,使面团更加劲道。而在造型塑造环节,更是考验手艺的关键。传承人展示了各种造型的花馍,包括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如象征吉祥的龙凤、可爱的小兔子)以及寓意美好的花卉造型(如娇艳的牡丹、纯洁的荷花等)。这些造型都是通过手工捏制、雕刻、拼接等多种手法完成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匠人的精湛技艺。同学们对花馍的独特魅力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投入到花馍制作的学习中。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大家从揉面开始,逐步学习捏形、雕花、上色等过程。
   起初,同学们的动作略显生疏,揉出的面团形状不一,捏出的造型也不太美观。但在传承人的耐心教导下,大家逐渐掌握了技巧,面团在手中开始变得听话,一个个充满创意的花馍造型逐渐成型。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花馍制作也在不断创新。如今,除了传统的手工制作,一些花馍制作还引入了机器辅助,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保证花馍的质量和造型的一致性。但传承人指出,机器永远无法完全替代手工的温度和情感,手工制作的花馍依然是人们心中最珍贵的!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淮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和学习了花馍这一非遗技艺,并通过他们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到花馍背后的文化内涵。同学们以实际行动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未来,实践队还将继续开展更多类似的活动,推动更多非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滁州市博物馆历史探索实践活动
  • 滁州学院历史探索实践队一行6名学子踏入了滁州市博物馆的殿堂,开启了一场以“寻访滁博文脉,赋能文旅新声”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
  • 08-06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