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淮北师大学子赴蒋疃村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清洁家园传温情 反诈护苗暖民心

    2025-08-06    阅读: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大学生社会实践正成为架起高校与基层的“连心桥”。6月28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基层初心践,民间温情传”实践团整装出发,奔赴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蒋疃村,开启了一场集生活服务与宣传教育于一体的暑期实践活动。团队秉持“服务+教育”“物质+情感”“短期+长效”的核心理念,通过居家清洁、防诈宣传、留守儿童关怀等多元服务,为乡村注入蓬勃青春活力,生动诠释了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实践担当。

  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助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志愿者队伍兵分多路走进村庄,重点为行动不便的村民提供家庭清洁服务,用双手为他们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家园。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带着扫帚、抹布、清洁剂等工具,分组来到村民家中。大家分工协作,有的清扫庭院落叶,有的擦拭门窗玻璃,有的整理室内杂物,还有的钻进厨房清理油污。经过数小时的忙碌,原本略显杂乱的屋子变得窗明几净,堆积的杂物被分类归置得整整齐齐,地面和家具上的灰尘污渍也被彻底清除。

  劳动间隙,志愿者们还耐心向村民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手把手示范日常清洁技巧,倡导大家养成“勤打扫、讲卫生”的文明生活习惯。“我这把老骨头,弯腰扫地都费劲,多亏这些孩子上门帮忙,家里一下子亮堂多了!”70多岁的村民李大爷看着焕然一新的屋子,拉着志愿者的手不住道谢。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实实在在解决了部分村民的生活难题,更像一缕春风,拉近了青年学子与基层群众的距离,让温暖在互动中悄然传递。接下来,实践团还将围绕防诈宣传、留守儿童陪伴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用青春行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图为志愿者清洁服务的收尾工作。
  魏荣光 摄

  与此同时,团队另一小队通过情景剧表演、互动问答等新颖形式,将专业的防诈骗知识转化为村民互动式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农村群众的防骗意识。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首先带来编排的反诈情景剧。通过演绎“冒充子女要钱”“保健品诈骗”“中奖骗局”等农村常见诈骗场景,让村民直观了解骗子的作案手法。每段表演结束后,志愿者都会详细讲解对应的防范措施,并邀请村民上台重现关键场景,在互动中加深记忆。

  为增强活动趣味性,团队还设计了“反诈大转盘”互动游戏。村民们通过转动标有各类诈骗类型的大转盘,回答对应的防范知识问题,答对即可获得实用小礼品。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村民们参与热情高涨。团队负责人表示:“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让防诈骗知识真正走进村民心里。”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还入户发放反诈宣传手册,帮助村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据悉,本次活动共吸引60余名村民参与,发放宣传资料120余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图为志愿者在当地开展防诈骗宣传。
  严安 摄

  此外,针对当地留守儿童开展“学业辅导+亲情连线”关爱活动,通过课业帮扶和情感陪伴,为孩子们提供学业辅导与心理支持。

  在居民家中,志愿者们为当地留守儿童开设了辅导课堂。针对孩子们的学习薄弱环节,讲解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并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考虑到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团队还特别设置了“亲情连线”环节。志愿者们帮助孩子们通过手机视频与在外务工的父母“云团聚”。当屏幕中出现父母熟悉的面容时,不少孩子红了眼眶。8岁的小强已经半年没见到父母,他举着自己画的全家福对着镜头与父母对话,温馨的场景让在场志愿者动容。

  活动最后,志愿者们还为孩子们送上了书包、文具等爱心礼物,并建立长期帮扶机制,通过定期回访持续关注孩子们的成长。此次活动不仅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更架起了一座传递温情的爱心桥梁。
  
  图为志愿者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
  雷家胜 摄

  此次基层实践活动圆满落幕,团队成员深入蒋疃村,通过清洁服务、防诈宣传、留守儿童关怀等行动,为村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温暖。此次服务不仅传递了知识与技能,更收获了宝贵的基层经验与真挚的情感联结。这段经历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奉献的意义,也坚定了服务社会的初心。未来,志愿者们将继续践行青年责任,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让爱与温暖在更多角落延续!(通讯员 雷家胜 赵岩)
  
  图为志愿者活动结束后的纪念影像。
  皇孝奎 摄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