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传承民族文脉 彰显青春担当——中南大学学子赴疏附县民族乐器村调研

    2025-08-06    阅读:
    来源:中南大学音塑乡村,乐赋振兴暑期三下乡实践团 米日古

  传承民族文脉 彰显青春担当—中南大学学子赴疏附县民族乐器村调研

  2025年7月,中南大学“音塑乡村,乐赋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远赴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民族乐器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团队以“探寻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沉浸式调研、非遗技艺体验、文化互动课堂等形式,深入挖掘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的文化价值,并推动湘疆两地非遗文化的交流融合,为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实践团首站来到疏附县民族乐器陈列馆,馆内陈列着热瓦普、都塔尔、艾捷克等数十种维吾尔族传统乐器,每一件乐器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团队成员了解到,疏附县被誉为“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其乐器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队员们仔细观察乐器的构造与纹饰,感受其背后蕴含的工匠智慧与音乐文化。

  (图为时间成员走进民族乐器村陈列馆 再米热摄)

  随后,实践团走进民族乐器制作工坊,近距离观摩乐器制作全过程。从桑木、杏木的选材,到琴身雕刻、琴弦调试,工匠们专注细致的操作让队员们深受触动。在工匠指导下,队员们尝试弹奏维吾尔族传统乐器,从调弦到基础指法,亲身感受其独特韵律。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学习维吾尔族民族乐器手鼓弹法 再米热摄)

  期间,实践团采访了乐器村非遗传承人依明·吾守尔,他感慨道:“以前做乐器就是养家糊口,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建起了乐器文化产业园,来旅游的人多了,订单也多了,不少乡亲跟着我学手艺,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他还提到,县里通过“非遗+旅游”“非遗+电商”模式,让民族乐器走出了新疆。

  为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实践团特别策划“非遗文化体验小课堂”,将湖南苗族蜡染技艺带到新疆。队员们通过视频讲解、图案绘制、蜡染实操等环节,带领当地孩子们感受湘西非遗文化。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地拿起蜡刀,在蓝布上描绘民族特色图案,现场欢声笑语不断。一位参与活动的孩子兴奋地说:“原来湖南的蜡染这么有趣,和我们的乐器一样漂亮!”

  (图为实践成员在指导当地小朋友进行蜡染 再米热摄)

  实践团成员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他们深入了解了维吾尔族非遗文化,更看到了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生命力。未来,团队将整理调研成果,探索湘疆非遗合作的更多可能,让青春力量助力非遗传承与乡村发展。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