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文化调研团队走进秭归移民博物馆,探寻三峡移民文化中的荆楚底蕴。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坐落于秭归,是承载三峡移民史诗的精神殿堂。馆内通过丰富的文物、影像和场景复原,全景展现百万移民的壮阔历程。走进博物馆,眼前的文物让我们感受到这片土地上厚重的历史文化,但是这片繁华之地,曾长期与水患共生。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洪灾频发给沿岸百姓带来沉重灾难。国家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开启“三峡工程”建设来最大程度保证长江流域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移民人民们心甘情愿放弃他们的故土,也要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一大批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入基层,开展帮扶移民“重建”这一重大工作。
展厅从“壮丽三峡”的自然人文开篇,追溯三峡工程的百年构想,重点呈现湖北在移民搬迁中的担当。从故土难离的不舍,到重建家园的艰辛,再到新居生活的幸福,每一段故事都饱含家国情怀。这里不仅是移民博物馆,更是一座丰碑,记载着三峡儿女的奋斗历史,更承载了三峡儿女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它是传承移民精神、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是我们看到历史的一角的重要节点。
原移民局局长王海群同志的讲解,让大家读懂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奉献与移民对故土的眷恋。从搬迁时的不舍到重建后的繁荣,从白手起家到安居乐业,移民们用勤劳书写的奋斗故事,彰显着荆楚文化的坚韧底色与家国情怀。展厅尽头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更让团队深切感受到这一工程背后的民族精神。通过一天的学习与探索,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秭归移民的必要性与人民的奉献精神,同时坚信移民们的新家园必定会日益美丽与繁荣,就像脐橙一样生机勃勃。并与老一辈移民工作者王海群同志合影留恋,并于三峡移民博物馆门口合影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