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江山红色路 青春力量青春行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7月21日至7月28日,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薪火照皖北·红烛育童心”——红色基因与乡村教育融合实践团队踏上了“红色江山红色路,青春力量青春行”的征程,深入淮北市临涣、双堆集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文化调研和学习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文化交流和访谈等方式,深入挖掘淮海战役中彰显的红色精神,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进一步落实学习革命文化和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7月21日,实践团队前往临涣总前委旧址,开启红色文化之旅。临涣总前委旧址是淮海战役的重要历史见证地,这里曾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淮海战役的总指挥部。实践团队通过参观旧址内的文物展品、历史图片和原状陈列展览,深入了解了淮海战役的历史背景、战役经过以及总前委的重要作用。队员们被革命先辈们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所深深打动,纷纷表示要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做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宣传者。
7月22日,实践团队实地参观了朱务平烈士纪念馆和朱务平故居。朱务平是淮北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事迹集中反映了1927-1932年间皖北革命斗争史。在纪念馆内,队员们通过场景复原、文物陈列和历史资料,深入了解了朱务平烈士的革命事迹。朱务平在狱中遭受各种酷刑,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展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革命精神。纪念馆内的《致妻书》复制件,更是让队员们感受到了朱务平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深情。通过学习朱务平烈士的事迹,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和平年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7月23日,实践团队抵达双堆集,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是此次暑期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站。陵园内庄严肃穆,烈士纪念碑高耸入云,碑身正面刻有邓小平同志亲笔题词“淮海战役烈士永垂不朽”。队员们在纪念碑前默哀致敬,缅怀为国捐躯的烈士们。随后,队员们参观了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作战地图和美术作品,深入了解了双堆集歼灭战的全过程。这场战役是淮海战役的关键一战,歼灭了国民党军精锐黄维兵团12万余人,为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通过参观学习,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对革命理想的坚定追求。
通过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队员们不仅深入学习了红色文化,还通过拍摄、收集素材等方式,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队员们表示,要将所学所感带回校园,向同学们宣传红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同时,实践团队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结合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临涣的古镇,岁月静默,
历史的长河,波澜壮阔。
总前委旧址,静静诉说,
淮海战役硝烟弥漫,战火不灭。
刘陈邓粟谭,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气吞山河。
朱务平的铁骨铮铮,
在狱中,坚守信念,
用生命,诠释忠诚的誓言。
双堆集的烈士陵园,
庄严肃穆,松柏长青。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大地,
他们的精神,如星辰永恒。
红色的火种,代代相传,
从先辈的手中,到我们的肩。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我们高举旗帜,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