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踏访淮河两岸解码防洪治理智慧

    2025-08-06    阅读: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李缓
为了深入了解淮河防洪现状、助力流域治理,6月28日-7月10日,安徽理工大学淮南防洪实践团开展了以"淮河安澜·人水和谐"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深入淮南市水利局、高皇镇淮上村、望峰岗镇二道河村、王家坝蓄滞洪区及湖滨回族村安置点等地,​通过座谈交流、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系统调研淮河洪水对沿岸居民的影响,以及搬迁安置政策与补偿机制的落实情况,为淮河治理贡献青春智慧。

 政策调研:走进水利局,了解防洪政策 
   为筑牢调研根基,实践团走进淮南市水利局,与工作人员深度对接,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淮河防洪政策体系的演进脉络,精准把握居民搬迁规划、补偿标准等核心政策的制定逻辑与实施框架。“淮河安徽段是防洪最难的阶段"陶良瑞主任说到。管占芹书记还围绕淮河水系特征和淮南市水利工程建设,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淮南市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和未来规划情况,并讲解了淮河流域防洪和淮南防洪的各项机制,陶良瑞主任又重点围绕淮南市防洪工程情况、历年洪涝灾害情况,介绍了淮南市防洪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上取得的显著效果,并针对洪水灾害中的民生保障问题,结合新颁布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办法》讲解了淮南市洪灾应急搬迁与补偿措施,为后续基层调研构建起清晰的政策坐标。
            团队成员与淮南水利局工作人员座谈现场 许晨骏供图

基层走访:倾听蓄滞洪区居民心声
  带着对政策的理解,团队深入淮河沿岸“最前线”。在高皇镇淮上村、望峰岗镇二道河村,队员们穿行于街巷农舍,与村民促膝长谈,细致记录洪水对房屋安全、农业生产、日常起居的具体影响,倾听他们在防汛减灾中的真实经历与现实诉求,调查洪水补偿政策的落实情况。在王家坝周边蓄滞洪区,实践团实地察看防洪设施运行状况,直观感受防洪治理中的“上下联动”。

  团队成员在高皇镇淮上村采访居民 闫勇鹏供图

   安置点考察:见证搬迁新生活
  作为政策落地的重要载体,湖滨回族村安置点是调研的关键样本。队员们走访搬迁居民家庭,实地察看居住环境改善情况,询问就业扶持、社区服务等后续保障措施落实成效,认真收集居民对安置生活的满意度评价与优化建议。湖滨回族村村支书说到“这一片楼房,规划得整整齐齐,凡是住在25厘米低洼地带的住户,这两年都搬进来了。”他还说,“我们还有配套建的服装厂,专门留出岗位给安置区的居民,离家近工作方便。”调研期间,团队还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广泛汇聚沿岸群众的声音,为客观评估政策实施效果积累了丰富的一手素材。
团队成员采访湖滨回族村安置点居民 许晨骏供图

团队成员在淮河旁留影 闫勇鹏供图

  此次实践中,安徽理工大学淮南防洪实践团以脚步丈量淮河两岸,用观察解码防洪民生治理的实践逻辑,努力将青春观察转化为助力淮河防洪治理优化的有益参考,以青年担当为守护淮河安澜、保障民生福祉贡献力量。
通讯员:李缓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