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盛夏,乡野课堂暖意浓。近日,青岛农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青青”赴德州实践服务团联合共青团禹城市委,开展“以微光点亮梦想,用课堂闪耀青春”系列特色课程。志愿者们将知识与趣味相融,为当地孩子们打造了土壤探秘、交通安全、职业探索等多元化课堂,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
土壤探秘:播撒乡村振兴种子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生命线’!”在土壤探秘课上,志愿者焦仙慧以生动的动画片开篇,向孩子们讲解土壤的构成与重要作用。孩子们看完动画后兴致勃勃地提出疑问,老师逐一耐心解答。随后的绘画环节中,孩子们用画笔勾勒出心中的“土壤世界”,五彩斑斓的作品里藏着对自然的好奇与热爱。这堂课程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关注土地、探索自然的种子,让乡村振兴的理念悄然萌芽。
交通安全: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交通安全课上,志愿者樊亚梦通过教育视频带领孩子们系统学习交通规则,屏幕上的红绿灯、斑马线等标识让孩子们印象深刻。视频结束后,一场紧张有趣的交通标识抢答赛随即展开,孩子们踊跃举手、积极作答。在“交通标识模仿秀”游戏中,孩子们用身体比划红绿灯、停车让行等动作,在欢声笑语中将“遵守交规、珍爱生命”的理念内化于心。课程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更培养了文明出行的规则观念。
职业探索:锚定成长坐标
“长大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志愿者刘鑫糯的问题点燃了职业探索课的热情。孩子们纷纷分享宇航员、教师、厨师等梦想,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老师将职业分为体力、脑力、服务三类,用生活化的例子帮助理解,并通过趣味提问引导孩子们发现性格与职业的关联。最受欢迎的“个人简介”制作环节中,孩子们用彩笔、贴纸精心设计专属名片,在创作中深化对“劳动最光荣”的认知。课程让孩子们懂得职业无贵贱,每个梦想都值得珍视。
德州风韵:根植家乡文化认同
“德州扒鸡为什么这么香?黑陶上的花纹有什么故事?”志愿者陈锦华以家乡特色为切入点,通过古老传说和生动讲解,让孩子们走进德州的文化世界。在绘画环节,孩子们笔下的金黄扒鸡栩栩如生,黑陶则被赋予了天马行空的纹样。这堂课程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家乡的饮食文化与传统工艺,更在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增强了对家乡的归属感与热爱。
电影鉴赏:光影间播撒真善美
电影鉴赏课上,志愿者孔艺康以“最近看过的电影”为话题打开话匣子,孩子们纷纷举手分享,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当提到《哪吒之魔童闹海》时,不少孩子齐声回应,七嘴八舌地讲述哪吒的故事,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在“角色模仿秀”环节,孩子们踊跃上台,有的模仿大圣叉腰瞪眼,有的手舞足蹈假装“打怪”,台下笑声阵阵,台上的孩子更是劲头十足。这堂课程让孩子们在光影艺术中感受美好,激发了创造力与审美能力,让真善美的种子悄然扎根心底。
植物树叶拼贴:创意与自然的融合
植物树叶拼贴课上,志愿者焦仙慧先向孩子们介绍树叶拼贴画的艺术形式,展示的落叶蝴蝶等作品让孩子们惊叹不已。随后,孩子们围坐桌前,在胶水、画笔与各色树叶的搭配中尽情发挥创意。助教老师在一旁悉心指导,教室里弥漫着树叶的清香。孩子们举着完成的作品互相展示,阳光透过窗户,将笑脸与树叶的纹路映照得格外温暖。这堂课程让孩子们更亲近自然,也激发了他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同与追求。
此次系列课程以“玩中学、学中悟”的形式,为孩子们打开了探索世界的多扇窗口。下一步,“青青”实践团将继续深耕乡村教育,用更多元的课程点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让青春力量在乡野间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