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伴夕阳:实践队温情守护敬老院老人
2025年暑期,“‘耆’望田野,青春来协”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奔赴石家庄市谈固街道居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为期十天的关爱老人实践活动。
团队以医疗关怀、手工陪伴、情感倾听为载体,走进老人生活,搭建起跨越年龄的温暖桥梁,用青春行动诠释对老年群体的关怀与担当。为让服务贴合老人实际,团队提前开展需求调研,结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确定“医疗护航 + 物资补给 + 情感陪伴”服务框架。成员分工协作:对接专业人士学习基础血压测量、老年常见病护理知识,保障医疗服务专业性;精挑牛奶、低糖水果等适合老人的物资,准备扭扭棒等手工材料,丰富互动形式;设计“平时生活咋样”“对机构有啥建议”等轻松访谈问题,便于了解老人状态 。
出发动员会上,队员们打包慰问品、叠好祝福贺卡,带着“让老人多些笑容”的期许,踏上实践之旅。抵达养老服务中心,队员们先熟悉环境,看到一层医疗诊所,为老人健康保障感到安心。随后给对接老人分发牛奶、水果、面包,老人接过物资时,笑容如暖阳般真挚。交流中,队员运用所学为有需要的老人测血压、讲防暑知识,发现老人房间闷热、风扇位置不佳等问题,默默记下来,后续采访关注老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助力改善适老化设施。 手工活动成为拉近心距的纽带。队员分工剪扭扭棒,教老人做小猫眼镜,五颜六色的材料在指尖灵动翻转,造型俏皮的“眼镜”很快成型。有奶奶学得快还创新做五角星,赢得阵阵掌声;起初拘谨的奶奶,经队员耐心教学,攥着亲手做的五角星,眼里满是惊喜。手工结束后,队员围坐老人身旁唠嗑,九十多岁奶奶反复念叨“好好读书”,满是长辈期许;爷爷讲述年轻时经历,眼里闪光,往昔岁月重现。不同时代的故事,在温馨交流中交融传递。
某天,队员化身“庭院清洁员”,清扫落叶、擦拭石桌石凳、扶正小花盆,阳光洒在身上,汗珠晶莹,路过老人笑着喊“歇会儿”,满是心疼。劳动间隙,队员和老人聊天,悄悄记录需求:“夏天想凉快些”“盼人陪下棋”“座椅想调高”。这些细碎声音,成为了解居家养老资源配置的鲜活素材,也让队员对“适老化”有了更深认知。 离开时,队员把亲手写的贺卡送到老人手中,有队员还委托负责人转交未及送出的贺卡。老人拉着队员手不舍松开,“日子热闹多了”的肯定,格外珍贵。
总结会上,队员分享感悟:给奶奶测血压时被夸“好孩子”,觉得辛苦都值得;看到做五角星奶奶眼里的光,明白老人渴望被需要、被关注;翻看需求本子,深知居家养老要走进老人心里。 这次“三下乡”,队员给老人带去陪伴关怀,也在与岁月对话中懂得责任。
老人的笑容、掌心温度、不舍眼神,都成成长印记。虽服务已结束,关怀不停步——队员计划整理需求成建议,还约定常回来看望。合影瞬间,老人手中五角星、队员胸前志愿牌,在阳光里闪耀。这场实践,是颗播下的种子,在青春与岁月的土壤,正萌生出温暖新芽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