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学子三下乡:追溯改革印记,感悟奋进力量 小井庄是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在中国农村改革历史上意义重大。小井庄乃至山南镇人民“敢为天下先”,打破了旧的生产关系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乡愁绘旅 - 乡土文化传承团队”
小井庄是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在中国农村改革历史上意义重大。小井庄乃至山南镇人民“敢为天下先”,打破了旧的生产关系,更新了中国人思维方式,推动了中国农村改革进程,引爆了中国城乡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为探寻中国农村改革发展脉络,传承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7月18日,乡愁绘旅-乡土文化传承团队奔赴合肥小井庄,开展实践学习活动。成员们深入这片承载着“包产到户”改革记忆的土地,回溯那段澎湃过往,汲取新时代奋进动能。
抵达小井庄,团队成员们的目光便被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吸引。首站走进小井庄纪念馆,这里陈列的每一件物品,都像是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泛黄的承包契约,边角微微卷起,却清晰记录着当年突破体制束缚的勇气;陈旧的农具,虽已布满岁月痕迹,却仿佛仍能看见先辈们握着它们在田间耕耘的身影;“包产到户”讨论场景的图文资料,将时光拉回40余年前,串联起一段波澜壮阔的改革记忆。 “小井庄是农村‘包产到户’探索的前沿阵地,在那个大家都饿着肚子的年代,先辈们勇闯出路,为农业生产破局。”随着讲解员的讲述,成员们仿佛沉浸式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大家静静聆听,从字里行间读懂先辈们勇破体制束缚的担当,明白正是这份担当,为后来的农业发展闯出全新路径。
移步到“包产到户”商议旧址,一座青砖黛瓦的小院,承载着无数珍贵回忆。当地老党员热情地招呼大家围坐,缓缓翻开记忆:“当年穷怕了呀,大家就想着,不管怎样都得试试,就偷偷把地分到户,谁能想到,这一闯,真把粮食产量‘闯’上去了!”质朴的话语,带着岁月沉淀的力量,让改革决心在年轻学子们的心中深深扎根。大家看着小院里的一砖一瓦,想象着当年先辈们在这里热烈讨论、下定决心的场景,深刻体会到“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实践团成员们深知,传承改革精神,是此次实践的重要使命。他们以青春之姿,在小井庄文化广场开展“改革故事青春说”宣讲。为了让厚重的历史更好地被当代青年接受,成员们精心筹备,用情景剧的形式重现“包产到户”商议场景。演员们生动的表演,将先辈们的纠结、决心与勇气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把观众带回那个决定命运的时刻。同时,短视频串联起小井庄的今昔变迁,从破旧的农舍到如今整洁的乡村面貌,从贫瘠的土地到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直观的对比让大家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把历史转化为青年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
“先辈们敢闯敢试,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都能闯出一片天,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更要接好这根‘接力棒’!”饱含激情的发言,引发了现场强烈共鸣。当地的小学生们被精彩的宣讲吸引,纷纷围聚过来,好奇地追问改革故事。实践团队员为孩子们发放手绘“改革故事卡”。这些卡片上,以生动的插画和简洁的文字讲述小井庄的改革故事,鼓励孩子们探寻身边的“奋斗印记”,让改革精神在代际传递中熠熠生辉,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奋进的种子。
走访接近尾声,实践团与小井庄村干部、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开启一场充满希望的座谈。村委会主任笑着向大家介绍:“如今的小井庄,依托‘包产到户’改革文化名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正朝着‘产业兴、生态美、村民富’的目标大步迈进。” 他的话语里,满是对小井庄未来的期许,也让成员们看到改革带来的持续活力。
实践团成员们结合各自专业知识,围绕“农文旅融合升级”“青年返乡创业赋能”等话题各抒己见。有的成员提出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打造小井庄特色农业品牌,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拓宽农产品销路;有的建议加强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出更多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更好地感受改革文化。思维的碰撞,点亮了小井庄发展的新思路,也让大家看到青年力量与乡村发展的融合可能。 “敢闯敢试开新局,实干担当向未来。”乡愁绘旅-乡土文化传承团队的队员们也纷纷表示,“小井庄的改革故事,是一部生动的‘奋斗教科书’。
此次活动让乡愁绘旅-乡土文化传承团队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也明晰了青年的使命。实践团队将把小井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带回校园,化作勇担时代重任的底气,期待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让改革火种在新时代持续燃烧,照亮更多逐梦之路,用青春续写乡村发展的崭新篇章!”
此次合肥小井庄之行,乡愁绘旅-乡土文化传承团队解码改革基因,以青春行动传递担当。当“包产到户”的历史回响,遇上新时代青年的实践脚步,小井庄的改革精神正跨越时空,续写属于当代的奋进新篇。它激励着更多人在时代浪潮中勇毅前行,也让大家坚信,只要传承敢闯敢试的精神,就能在各自领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