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纪佳莹 陈子涵)今夏,大连海事大学“冀鲁花丝韵”三下乡实践队携热忱启程,以“追溯花丝脉络,传播非遗之美”为使命,奔赴冀鲁腹地,围绕“弘扬非遗·赋能乡村”主题,深入开展了别具一格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花丝镶嵌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创新路径推动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与现代传播。
(图为队长为同学们讲解花丝镶嵌技艺)
在梁集中学,团队成员化身文化使者,开展线下讲解与互动体验课,让更多中学生“零距离”感受非遗之美。现场气氛热烈,非遗作品引发同学们的浓厚兴趣,点燃了他们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此次活动串联起“溯源-深化-传播”三大环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非遗链条”。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走访了济南花丝镶嵌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吕纪凯,近距离观摩工艺制作流程,聆听手艺人背后的坚守故事。在一次次交流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匠心独运的技艺魅力,也体会到非遗守护的艰辛与希望。随后,团队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开展合作召开线上会议,深入剖析花丝镶嵌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路径,学研结合、碰撞思想,为非遗保护贡献青春智慧。
(图为队员们在济南市进行花丝镶嵌非遗研学)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积极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多角度、立体化传播活动成果,扩大非遗影响力。同时引入3D建模浇筑、AIGC等数字技术,创作兼具艺术性与互动性的文化作品,让传统文化以现代方式焕发新生,拓宽了非遗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线上+线下”全方位推广。
(图为队员出征合影)
从渤海之滨到冀鲁大地,大连海事大学的青春身影,正成为非遗传承的新引擎。这个夏天,当海事青春邂逅千年花丝,我们期待看到古老技艺在年轻血液中苏醒,非遗传承在实践探索中新生。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文创联动模式,让传花丝镶嵌工艺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