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解码千年简牍,传承兵学智慧

    2025-08-07    阅读:
    来源:李昊潼

为深入挖掘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历史文化内涵,探索先秦典籍的保护与传承路径,山东理工大学“沂”心筑梦实践团于2025年8月4日赴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通过参观馆藏文物、聆听专业讲解、开展专题研讨等形式,旨在全面了解竹简的发掘历程、文献价值及保护现状,为推动传统典籍在当代的创新性传承积累实践素材。

图3.jpg

图一 “沂”心筑梦实践团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门前合影

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首先走进“汉墓发掘”展区。通过复原的墓葬场景、考古工具实物及发掘过程影像资料,成员们系统了解了1972年银雀山汉墓的发掘始末。当看到展柜中出土的陶俑、漆器等随葬品时,成员们结合汉代历史背景,分析墓葬规格与墓主人身份的关联,深刻体会到考古工作对于还原历史场景的重要意义。“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碎片,考古工作者就像拼图人,通过严谨的考证让破碎的历史变得完整。”一位成员在笔记中这样写道。

图二 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大厅

在核心展区“竹简真迹”展厅,实践团成员驻足于陈列《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的展柜前。泛黄的竹片上,古朴的隶书文字历经两千余年依然清晰可辨,部分简牍虽有残缺,却丝毫不减其历史分量。讲解员详细介绍了竹简的材质处理、书写技法及内容考证过程,成员们专注聆听,不时在笔记本上标注关键信息,并就“简牍文字的异体字特征”“不同版本兵书的内容差异”等问题与讲解员深入交流。结合文献学知识,成员们进一步认识到,这批竹简的出土不仅解决了学界关于孙武、孙膑是否各有兵书传世的争议,更为研究先秦军事思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文献。

图三 “沂”心筑梦实践团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参观

图片4.jpg

图四 “沂”心筑梦实践团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参观竹简真迹

在“兵学思想”展区,实践团成员通过图文展板、场景复原等形式,系统学习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思想体系。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智慧,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辩证思维,成员们逐句研读经典语句,结合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探讨传统兵学思想对当代企业管理、国际关系等领域的启示。有成员分析道:“《孙子兵法》的本质是‘慎战’与‘智胜’,这种注重谋略、反对蛮力的思想,在今天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中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文献价值”展厅,实践团成员了解到银雀山竹简中除兵书外,还包含《晏子春秋》《六韬》等多种先秦典籍。讲解员介绍,这些文献为校勘传世古籍提供了重要依据,部分内容与现存版本的差异,为研究古书流传过程中的演变提供了关键线索。成员们围绕“文献传承中的真实性与适应性”展开讨论,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既要坚守核心内涵,又要正视历史演变中的合理调整,这种辩证思维对当代文化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图五“沂”心筑梦实践团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参观

此次调研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以敬畏之心触摸千年简牍的历史温度,以理性思维解读兵学典籍的思想精髓。成员们深刻体会到,银雀山汉墓竹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滋养民族智慧的源泉。唯有以科学的态度保护、以创新的方式传播,才能让先秦典籍中的智慧光芒穿越时空,为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作者:李昊潼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