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百村支书访谈录,解码乡村振兴的基层智慧

    2025-08-07    阅读: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以青春激情助力乡村振兴,聚焦百姓心声,推动乡村发展。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聚焦百村支书”活动。2025年7月23日,志愿者采访罗岗村书记。这些基层党组织的书记们,承载着党的殷切期望和人民的深切期待,领着中国乡村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本文将深入探索这些支书们的奋斗故事,感受他们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辛勤付出与卓越贡献。通过与村支书黄红梅的深度对话,团队见证了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
文旅融合,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
2025年7月23日,志愿者走进合肥市庐江县罗岗村,与村支书黄红梅深入交流,探寻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发展新路径。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实践,乡村振兴在罗岗村正通过文旅融合焕发新的生机。近年来,罗岗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冶父山旅游资源,逐步实现经济转型。冶父山作为安徽省著名的避暑旅游目的地和文化遗产地,地处“两山一湖”黄金旅游线,景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保护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三百六十四峰不仅构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更因相传为春秋铸剑之父欧冶子的铸剑圣地而闻名遐迩。罗岗村紧抓这一资源优势,积极谋划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引入特色民宿、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推动传统农业经济向文旅经济转型。黄书记表示,虽然目前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基础设施升级、人才引进等挑战。未来几年,罗岗村将重点打造以冶父山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链,让这座千年名山真正成为带动村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

 
 
民声为舵,绘就乡村振兴同心圆
在乡村振兴的实践进程中,罗岗村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治理理念,黄红梅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创新性地构建了“村民议事会+入户走访”的双轨制民意收集机制,通过每月定期举行的“乡村振兴大家谈”村民议事平台,将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权真正交到村民手中。志愿者们实地走访时发现,从道路硬化到产业规划,每个民生项目都经过村民代表充分讨论,这种“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不仅有效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更形成了“大家事大家议、村里事村民定”的良好氛围。黄书记在与志愿者交流时特别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干部在办公室想出来的,而是要走遍田间地头听出来的。”为此,村两委建立了“1+N”党员联系户制度,每名村干部定点联系若干农户,通过拉家常、帮农活等方式收集第一手民情民意。这种扎根群众的务实作风,使得罗岗村的各项决策既接“天线”更接“地气”,真正实现了治理效能与民生温度的双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活力
优化乡村建设,丰富乡村生活
罗岗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在交通建设方面,该村抢抓“农村公路网”建设机遇,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80万元,新建和改造村组道路12.6公里,实现道路硬化率100%,不仅解决了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难题,更打通了农产品外销的“最后一公里”。在数字基建领域,全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宽带入户率达95%,为发展农村电商奠定基础。民生设施方面,投资150万元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备多名专业医护人员;与冶山镇中心小学建立教育帮扶机制,确保适龄儿童100%入学。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获评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这些基础设施的提质升级,使罗岗村营商环境显著改善。

 
通过这次深入走访百名村支书的实践活动,我们真切感受到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这些扎根乡村的领路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他们像一座座桥梁,将国家政策与群众期盼紧密相连;又如一颗颗火种,点燃了乡村发展的希望之光。正是千千万万像黄红梅书记这样的基层奋斗者,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着乡村振兴的沃土,让一个个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他们的付出让我们更加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必将变为现实,广袤的农村大地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让我们向这些新时代的“乡村筑梦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图为志愿者参观冶父山风景区。沈玉琴摄。

图为志愿者采访村支书。沈玉琴摄。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