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淮北师范大学:红色地标进课堂,革命精神润童心

    2025-08-07    阅读: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薪火照皖北·红烛育童心” 红色基因与乡村教育融合实践团队程淑婷
  2025年7月21日至28日,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红烛照淮北·薪火育童心”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围绕红色文化主题开展纪念地参访、课堂教学和调研访谈等活动,推动地方革命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助力乡村学校红色教育资源转化与课程建设。
  活动期间,团队先后前往临涣总前委旧址、朱务平烈士纪念馆和双堆集烈士陵园三处革命地标,开展现场学习和素材采集。在临涣总前委旧址,成员走进陈毅旧居、会议堂和文昌宫大殿,实地了解五位老一辈革命家指挥淮海战役的历史环境,并拍摄课堂配图素材。在朱务平烈士纪念馆,成员参观“铁窗忠魂”“精神永存”等展区,通过烈士遗物和诗作了解其狱中斗争事迹,记录展板资料用于设计课堂导入。走访双堆集烈士陵园期间,成员们驻足瞻仰淮海战役纪念碑与尖谷堆遗址,结合地形和解说讲稿,将“小推车精神”作为课堂案例重点讨论。
  结合前期调研与参访成果,团队于濉溪县中心实验学校与双堆集中心小学开设红色主题系列课程,涵盖心理团辅、诗文朗诵与音乐活动三类教学内容。心理课程《心战役》围绕“战地支援”展开,引导学生在运粮接力、支前绘图等互动中理解团结互助精神。朗诵课《声动战役》聚焦红色诗文片段,通过节奏练习与语音矫正,提升学生普通话表达力。音乐活动课《闪闪红星》引导学生使用简易打击乐器演绎红色歌曲,设计“红星接力赛”等游戏强化课堂记忆。
  课堂反馈显示,学生对红色主题活动参与积极,教学形式趣味性强,教师普遍认可内容设计的融合度与实践价值。多位教师建议将课程纳入校本资源,作为红色德育长效内容推广。为提升红色资源本土化转化效能,团队在濉溪县第一实验小学组织座谈交流,围绕“如何将红色文化更好融入语文教学”展开讨论。教师代表普遍认为,课本虽有红色内容,但地方素材应用不足,建议高校团队联合开发“本地红色文化”微课资源,增强学生情感认同与历史记忆。
  淮北师范大学“红烛照淮北·薪火育童心”社会实践团队将继续以青年行动传承革命精神,以教育力量点亮乡村童心,讲好“小推车”故事,走好新时代的“支前”之路。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