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走进敬老院:以画笔为媒,传递敬老温情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计科院2024级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微光暖基层 青春办实事”基层服务实践团
大学生志愿者走进敬老院:以画笔为媒,传递敬老温情
近日,淮北师范大学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当地敬老院,开展了一场主题为 “彩绘夕阳,情暖桑榆” 的墙绘志愿活动。志愿者们用灵动的画笔和饱满的热情,为敬老院的墙面换上 “新装”,也为老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公益行动,更是一场青春与岁月的对话,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色彩与陪伴中悄然传承。
此次活动是学校推进实践育人、弘扬传统美德的具体举措,旨在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体会敬老爱老的意义。学校相关部门在活动发起之初就明确,要让志愿者们真正走进老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而不是单纯完成一项任务。指导老师强调:“我们要带着真心去做这件事,让老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墙上的画,更是年轻人的尊重与关爱。”
活动筹备阶段,志愿者们多次前往敬老院实地走访。第一次去时,正值暮春时节,敬老院的院子里种着几棵高大的椿树,细碎的花瓣落在青石板路上,像铺了一层淡紫色的地毯。院长是位有着二十多年养老工作经验的中年人,他带着志愿者们走遍了院区的每个角落,详细介绍:“咱们这院区有三栋楼,公共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间的大院子,北面是活动室的外墙,东面是连廊,这两处墙面面积大,也最显眼,老人们每天都能看到。” 他指着活动室斑驳的墙面说:“这墙有十年没翻新了,雨季过后就容易掉皮,确实该美化一下了。”
志愿者们拿出卷尺和笔记本,认真测量着每一面墙的尺寸。北面活动室的墙面长 15 米,高 2.5 米,中间有两个窗户,需要巧妙地将图案与窗户结合;东面连廊的墙面则是由多块水泥板拼接而成,接缝处有些凹凸不平,绘画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负责记录的同学在本子上画下简易的平面图,标注出每个细节:“窗户左侧可画向日葵,右侧画牡丹,连廊墙面适合画紫藤花架。”
除了了解硬件情况,与老人们交流是更重要的环节。志愿者们分成几个小组,分散在院子里和老人们聊天。82 岁的周爷爷坐在竹椅上,手里拿着一个老式收音机,里面正播放着豫剧。志愿者小李凑过去,轻声问:“爷爷,您平时喜欢看什么图案啊?” 周爷爷关掉收音机,笑着说:“就喜欢看些有生气的,比如太阳花,看着就热闹。”67 岁的刘奶奶则拉着志愿者的手,指着院角的月季花说:“我年轻时爱种花,尤其喜欢月季,要是墙上能有这花就好了。” 还有几位老人提到,希望能有鸟雀的图案,“看着鸟儿飞,心里也敞亮”。这些朴素的想法被志愿者们一一记下,成为构思方案的重要依据。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老人的需求,志愿者们还与护理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护理员王姐说:“有些老人视力不太好,图案不能太复杂,颜色要鲜亮但不能刺眼。” 她还提到,老人们下午喜欢在连廊晒太阳,那里的画最好能让人看了心情平静。这些建议让志愿者们在设计时更加注重细节,充分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
基于调研结果,团队中具备绘画基础的 5 名学生牵头设计方案。他们在学校的画室里集合,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分类,列出老人提及最多的元素:向日葵、牡丹、月季、紫藤花、小鸟、蝴蝶等。美术专业的小张首先提出:“我们可以围绕‘生机与温情’这两个核心来设计,让画面既有活力又不失温馨。”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接下来的三天里,设计团队反复修改方案。第一版方案中,向日葵的花盘设计得较大,占据了过多空间,大家觉得可能会让老人有压迫感,便缩小了比例,增加了绿叶的点缀;牡丹的花瓣原本层次繁多,考虑到老人的视觉舒适度,改为了简洁大方的形态。色彩方面,他们选择了鹅黄、粉红、淡紫等柔和的色调,避免使用红、绿等高饱和色的强烈对比。
设计稿完成后,团队召开了全体志愿者会议,征求大家的意见。有同学建议在紫藤花架下加几只小鸟,“这样更有动态感”;还有同学提出,在连廊的尽头画几朵月季,呼应刘奶奶的心愿。经过多轮讨论打磨,最终确定的方案既注重色彩明快柔和以贴合老人视觉感受,又考虑到图案简洁易懂,避免复杂线条造成视觉疲劳。方案定稿那天,志愿者们看着设计图,仿佛已经看到了墙面焕然一新的样子。
活动当天,志愿者们身着统一的红色志愿马甲,带着画具准时来到敬老院。红色的马甲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大家从面包车上搬下颜料、画笔、砂纸、水桶等工具,迅速在院子里摆开阵势。“砂纸要把墙面打磨光滑,不然颜料容易掉。”“调色的时候要按照昨天试的比例来,别调错了。” 队长小王一边分发工具,一边叮嘱着注意事项。
志愿者们迅速分工,投入到工作中。负责墙面预处理的 4 名男生,拿着砂纸认真地打磨着墙面。北面活动室的墙面因为常年日晒,有些地方的漆已经翘起,他们用砂纸一点点将翘起的部分磨平,再用抹布擦去灰尘。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流下,滴在红色的马甲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但他们丝毫没有在意,只是专注地打磨着。“这块得磨仔细点,不然颜料上去就不平整了。” 男生们互相提醒着,手里的动作不停。
与此同时,其他志愿者开始进行图案勾勒。小张和另外两名同学拿着粉笔,对照着设计稿在墙上轻轻画出轮廓。小张站在梯子上,左手拿着设计稿,右手握着粉笔,时不时停下来,眯着眼睛看整体的比例。“向日葵的花盘再圆一点。”“牡丹的位置再往左移五厘米。” 他们边画边调整,确保每个图案都准确无误。粉笔在墙上划过,留下淡淡的痕迹,像为墙面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等待着色彩的填充。
擅长调色的同学则在树荫下忙碌着。他们按照设计方案,将不同颜色的颜料进行调配。调制向日葵的黄色时,往柠檬黄里加了一点白色,让颜色更柔和;调制牡丹的粉色时,则加入了少量的淡紫,使其更显娇嫩。“这个粉色调得正好,和院角的月季差不多。” 一位同学拿着调色板,满意地说。
尽管天气炎热,气温已经达到了 30 多度,阳光像火一样炙烤着大地,墙面被晒得滚烫,但志愿者们却丝毫不觉辛苦。他们有的站在梯子上画高处的图案,有的蹲在地上画低处的细节,每个人都专注地投入创作。汗水浸湿了他们的头发和衣服,紧紧地贴在皮肤上,但没有人叫苦叫累。“能为老人们做点事,这点热不算什么。” 志愿者小李擦了擦脸上的汗,笑着说。
绘制过程中,原本安静的院区渐渐热闹起来。老人们搬着小板凳,三三两两地坐在不远处观看。85 岁的张奶奶视力不太好,却一直眯着眼睛看着墙上的画,时不时问旁边的人:“那是太阳花不?” 当得到肯定的回答时,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76 岁的陈爷爷则拿着拐杖,走到画牡丹的志愿者旁边,仔细地看着:“这花瓣画得真像,我家以前也种过牡丹,就是这个样子。”
志愿者们听到老人们的称赞,更有干劲了。他们一边画画,一边和老人们互动。画向日葵的志愿者小孙对旁边的周爷爷说:“爷爷,这向日葵象征着阳光活力,希望您每天都像它一样开开心心的。” 周爷爷点点头:“好,好,你们有心了。” 当画到紫藤花时,志愿者们向老人们介绍:“这紫藤花代表着温馨浪漫,就像咱们院里的生活一样。”
有几位老人兴致勃勃地提出 “能不能加几朵月季花”,志愿者们当即停下手中的活,围在一起商量。小张说:“可以在牡丹旁边加几朵月季,颜色用粉红的,和整体风格也协调。” 大家都表示赞同。于是,擅长画花卉的志愿者小郑拿起画笔,在牡丹旁边添上了几朵娇艳的月季。刘奶奶看到后,激动地说:“就是这个,就是这个花,太好看了!”
除了绘制墙绘,志愿者们还利用休息间隙陪伴老人。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推轮椅到院子里晒太阳,让他们感受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90 岁的赵奶奶腿脚不好,很少出门,志愿者小王推着她在院子里慢慢走,给她讲墙上的画:“奶奶您看,这是向日葵,那是牡丹,都可漂亮了。” 赵奶奶虽然说话不太清楚,但一直点头微笑,拉着小王的手不肯松开。
志愿者们还围在老人身边,给他们读报讲新闻。小李拿着一份当地的晚报,给视力不好的马爷爷读着社区活动的消息:“爷爷,下个礼拜社区有义诊,到时候咱们院里也会安排医生来,给大家检查身体。” 马爷爷听得很认真,还时不时问几句:“是哪个医院的医生啊?”“检查的时候要不要空腹啊?” 小李都一一耐心解答。
更多的时候,是老人们讲述过去的生活经历。周爷爷给志愿者们讲他年轻时当消防员的故事:“那时候条件苦,没有现在的好装备,但每次出任务,大家都往前冲。” 志愿者们听得入神,时不时发出感叹。刘奶奶则回忆起她和老伴年轻时的点点滴滴,虽然有些情节重复了几遍,但志愿者们依然认真地听着,偶尔还会问一句:“奶奶,后来呢?”
85 岁的张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说:“孩子们来了,院子里一下子就热闹了,看着这些画,心里也亮堂多了。” 她还从口袋里拿出几颗糖,硬塞给志愿者:“这是我孙子来看我时带的,你们尝尝。” 志愿者们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心里暖暖的。
经过两天的努力,敬老院的几面白墙焕然一新。阳光下,金灿灿的向日葵仿佛在迎风摇曳,花瓣上的纹路清晰可见,像是真的能感受到阳光的照耀;粉白相间的牡丹开得正艳,层层叠叠的花瓣簇拥着黄色的花蕊,娇艳欲滴;几只小鸟在紫藤花架间 “栖息”,有的展翅欲飞,有的低头啄食,栩栩如生;连廊尽头的月季花更是色彩鲜艳,仿佛能闻到阵阵花香。整个院区都显得生机勃勃,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氛围。
敬老院负责人看着这一幅幅精美的墙绘,激动地说:“这些墙绘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来自年轻人的关爱。孩子们用画笔传递的心意,比图案本身更温暖。以前老人们总说院子里太单调,现在好了,走到哪儿都能看到漂亮的画,大家的心情都不一样了。”
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小吴说:“以前总觉得敬老就是陪老人说说话,这次用画笔为他们做点事,才发现关爱可以有很多种形式。看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在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他们的乐观和坚强,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生活。”
志愿者小张也深有感触:“美术专业的知识能用到敬老活动中,让我觉得很有意义。我们画的不仅是画,更是对老人们的祝福和关爱。以后有这样的活动,我还会参加。”
据了解,淮北师范大学长期鼓励学生参与敬老志愿服务,除了此次墙绘活动,学校还组织过 “陪老人过重阳”“为老人拍写真” 等系列行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老人们的生活,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