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新时代奋斗精神,引导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大学生的良好品德,2025 年 7 月21日至7月23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学子们积极投身于“青春传承齐鲁文脉”专项活动,依托齐鲁文化资源,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真正做到在实践中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进一步明确青年学子传承齐鲁文脉的责任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一)探寻圣地遗迹,触摸千年文脉
为深入感受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济宁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在苍松翠柏间,队员们循着历史的足迹,细致观摩古建筑群的精巧构造,聆听儒家文化的经典故事。从孔庙的雕梁画栋到孔府的礼制陈设,再到孔林的千年古柏,每一处遗迹都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思想的内涵。同日下午,实践团前往新华书店(济宁曲阜第一店),查阅大量关于齐鲁文化的典籍文献,收集民间故事、传统习俗等资料,为后续文化整理与传播奠定基础。
(二)对话非遗传承,体悟匠心坚守
为近距离了解非遗技艺的魅力与传承,实践团来到德圣楷雕工作室,专访非遗传承人褚德胜。传承人详细介绍了楷雕的历史渊源——作为曲阜特有的传统雕刻工艺,以楷木为原料,因孔子故乡的文化加持而独具特色。在工作室里,传承人现场展示了楷雕从选材、设计到雕刻、打磨的制作流程,队员们近距离观察到一件件精美的楷雕作品,其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和寓意吉祥的传统纹样,展现出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内涵。队员们还在传承人指导下尝试基础雕刻手法,深刻体会到匠人背后的坚守与付出。
(三)走进社区传文化,青春聚力焕新彩
为让齐鲁文化走进群众生活,实践团走进曲阜市鲁城街道社区开展文化传播活动。队员们通过设置展台、发放图文手册等形式,向居民讲解“三孔”历史故事和楷雕非遗知识,现场展示简易楷雕作品复刻件供大家近距离观赏。同时组织“儒家经典小课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句,结合现代生活案例讲解“孝亲敬老”“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吸引了不少居民参与互动,让传统文化在社区场景中焕发新活力。
(四)追溯文化根脉,汲取传承力量
为全面了解齐鲁文化的发展脉络,实践团走进孔子博物馆。在讲解员引导下,队员们参观了馆藏的青铜器、玉器、古籍、书画等文物珍品,其中反映孔子生平及思想的展品尤为引人注目,大家通过互动展项深入了解了儒家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馆内多处开展AI互动展区,参观者得以借助AI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与圣贤进行沉浸式交流,在科技赋能中触摸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借助AI呈现的《三圣像》,我们可清晰直观看到圣人衣裳的论语。团队借助馆内AI数字科技,沉浸式学习拜师礼及“束脩之礼”。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无论学生出身贵贱,只要送上束脩,便可拜师学习。这让我们更形象体会到孔子的教育理念以及古代的拜师礼仪文化。
(五)走进中国教师博物馆 青年学子触摸齐鲁教育文化根脉
全体队员前往曲阜师范大学中国教师博物馆。在馆内,大家系统了解中国教育制度的演变脉络,深入探寻儒家教育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轨迹与发展脉络。丰富详实的史料文献与珍贵的实物展品,生动展现了齐鲁文化中 “尊师重教” 传统的深厚历史根基,让队员们在直观感受中深化了对这一文化内核的认知,进一步增强了传承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在实地探访中近距离感受了齐鲁文化的魅力。大家表示,将把此次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传承文化的动力,用青春力量助力齐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