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语,仿佛穿越时空,回荡在西华大学“高县寻脉 焕新传承”调研团成员们的心间。为了深入挖掘宜宾高县红色文化资源,更加有效传播革命精神。2025年7月12 日,西华大学“高县寻脉 焕新传承”实践调研团怀揣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踏入了宜宾高县文江镇那片静谧的乡村,开启了探寻红色文化的征程。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在宜宾高县文江镇静谧的乡村一隅,静静矗立着一座纪念馆,记录了李硕勋烈士热血又伟大的生平事迹。

图 1 图为李硕勋纪念馆正面图。唐锐供图。
当他们的目光与纪念馆前李硕勋烈士的雕像交汇,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韶光正好的大学生们与满腔热血的正义青年李硕勋在此邂逅,历史与现在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李硕勋同志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北伐、南昌起义,创建红军第十四、十五、十七军,曾任中共广东省军委书记。1931年赴海南恢复琼崖红军时被叛徒出卖被捕,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同年9月16日在海口英勇就义,年仅28岁。他的生命定格在28岁,却用信仰之火照亮了后人前进的道路。出身富足,却选择为人民赴汤蹈火,从他身上读懂了物质再丰裕,精神也不能缺钙;时代在发展,民族仍需脊梁。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青年一代就是祖国的希望,要积极投入祖国的建设,为祖国奉献青春年华。邓小平同志在纪念碑上题写的“李硕勋烈士永垂不朽”,不仅是对烈士的崇高赞誉,更是对我们每一位后来者的殷切期望。踏入纪念馆内,四周的空气瞬间变得庄严而肃静,那一件件陈列的展品向驻足的世人诉说着李硕勋烈士的过往,那泛黄的照片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进入了那个烽烟四起的时代。

图 2 图为调研团成员正在参观馆内展品。唐锐供图。
在五卅运动那段波澜壮阔的日子里,李硕勋同志积极参与反帝爱国斗争,被选为上海联合会代表和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带领莘莘学子冲锋在斗争最前线。他通过演讲、组建进步团体等方式,唤醒学子的民族意识。也带头投身游行示威,呼吁抵制日货,激励学子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连。其坚定的革命立场和无畏行动,点燃了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推动更多人走出校园参与斗争,强化了青年群体的团结抗争精神,为运动注入青春力量,也为青年树立了以行动报国的榜样。他们望着照片上李硕勋同志引导学生们奋勇斗争的场景出了神,此刻,仿佛他们也化身其中一员,静静聆听着台上李硕勋同志那激情澎湃的演讲,感受着那份为国家、为民族奋不顾身的热血与担当。

图 3 图为调研团成员在参观馆内场景绘画。唐锐供图。
他们停留在李硕勋烈士的生平事迹展板前久久不能移动脚步,短短的几段文字如重锤般敲打着他们的心灵,一件件的光荣事迹深深触动着成员们。因为严鸿蛟的叛变投敌,李硕勋不幸被捕,敌人打断了他的头骨,打烂了他的皮肉,他总说:“要革命就不能怕死。请转告党组织,我顶得住。”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的坚贞不屈,不怕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如同熊熊烈火,瞬间点燃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激情,更加坚定了调研团传播红色精神的决心。

图 4 图为“高县寻脉 焕新传承”调研团成员们在馆内合影。唐锐供图。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他们仿佛穿越时空,与李硕勋同志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心灵对话,微乎其微地感受了李硕勋同志当时的处境。以这次调研为契机,开启了探寻红色文化之旅,他们深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肩负着传承与弘扬红色精神的重任。此次探寻之旅,不仅仅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李硕勋烈士的英雄事迹,更是为了唤醒沉睡在人们心底的爱国情怀,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可以让更多的人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也将红色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让这份熠熠生辉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