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村支书——耕耘与希望交织的振兴之路
一、荒坡变金地——产业升级的第一步
盛夏的百村,绿浪翻涌,稻穗初黄。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坡地,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以前这地都撂荒,年轻人觉得在外面打工才有出路。”张支书回忆。2019年,他带着村“两委”干部实地调研,发现百村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茶叶和水果种植。于是,他们开始引进高品质茶苗、柑橘和猕猴桃品种。
第一年试种就获得了不错的收成,村民收入比原来翻了近一倍。到2024年,全村茶园面积已达600亩,果园500亩,年产值超300万元。
二、卖得出去——电商助力农货出山
产业兴了,销路成了新问题。以前百村的农产品大多是“等人来买”,现在变成了“主动去卖”。村“两委”申请了专项资金建成电商服务站,培训了一批年轻主播。
“以前我都没想过自己会在镜头前卖东西。”90后村民小李笑着说。现在,他的直播间每场能吸引上千人观看,蜂蜜、茶叶常常供不应求。短短三个月,百村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50万元。
三、文化广场——心更近、情更浓
走进正在建设的百村文化广场,篮球场、舞台和凉亭的雏形已初现。等完工后,这里将成为村民休闲、文艺表演和节日活动的主阵地。
村民李大姐说:“我们白天在田里干活,晚上可以跳舞、看演出,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四、希望的延伸——村支书的承诺
“乡村振兴,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支书张XX说。他希望未来能继续引入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让百村的茶叶和水果不只是卖原料,而是做成有品牌的商品。
结语:
百村的故事,是凤台县众多乡村振兴缩影之一。从荒坡到金地,从封闭到开放,这条路上交织着汗水与笑容、耕耘与希望。未来,百村的振兴之路还将不断延伸,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奔跑。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