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导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池州学院:撷取七彩童真,点亮岁月星河

    2025-08-08    阅读:
    来源:池州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七彩童梦团”
  暑期来临时,池州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七彩童梦团”在南星社区开展了充满活力与探索精神的“七彩课堂”三下乡活动。
  
  “科学魔法秀”
  
  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化学实验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科学魔法秀”,愤怒的小河豚、B2流星雨、火山熔岩灯、蓝海沉浮等实验项目轮番登场,让孩子们在惊叹与欢笑中叩开科学的大门。
  
  魔法化学课:原来实验可以这么“炫”
  
  “看这鼓起来的气球像不像生气的小河豚?”志愿者操作下,溶液混合发出“滋滋”声,气球迅速鼓起,孩子们欢呼不已。志愿者借此讲解酸碱产气原理,让知识变生动。“B2流星雨”实验中,深蓝溶液突现银色闪光,如流星划过,引发孩子们惊叹。志愿者引导观察记录,培养科学探究素养。最受欢迎的“火山熔岩灯”实验将气氛推向高潮。透明瓶里彩色液体时而下沉如岩浆,时而上浮似彩云,志愿者讲解这是密度差异所致,孩子们争相提问,满是对科学的向往。“蓝海沉浮”实验中,试剂滴入后清澈液体变深蓝,塑料小球在其中沉浮。志愿者借现象讲解浮力与密度关系,让孩子们在操作中理解原理。“化学是能亲手创造的魔法!”参与活动的小朋友说。“七彩童梦团”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科普活动,实现“寓教于乐”。
  
  图1:魔法化学(拍摄者:曹洁)
  
  文化与传承:藏在日常里的“时光魔法”
  
  中国传统文化如璀璨瑰宝,承载着千年智慧与民族记忆。在“七彩课堂”三下乡活动中,池州学院“七彩童梦团”志愿者为南星社区的小朋友们精心打造了系列传统文化体验课程,从美食韵味到戏剧风采,从剪纸艺术到非遗扇韵,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不只是粘土!创意泥塑的“变形记”
  
  “创意泥塑・食在中国”课程里,饮食文化与动手创作巧妙结合。志愿者详解鲁菜的咸鲜醇厚、川菜的麻辣鲜香等八大菜系特色后,孩子们便拿起彩泥动手创作。孩子们在亲手制作中加深了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图2:创意泥塑·食在中国(拍摄者:曹洁)
  
  脸谱会说话:中国戏剧里的“表情密码”
  
  志愿者讲解脸谱色彩寓意后,孩子们拿起颜料笔,在空白脸谱模板上细致涂色。随着色彩一点点铺满,一个个个性鲜明的戏剧脸谱跃然眼前,孩子们在落笔创作中感受着戏剧文化的独特韵味。
 
  图3:中国戏剧脸谱(拍摄者:曹洁)
  
  咔嚓!剪纸里藏着的非遗小秘密
  
  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剪纸以剪刀为工具勾勒万千意象。志愿者示范对称构图、镂空技巧后,孩子们手持剪刀在红纸上小心创作,从简单的五角星、窗花到可爱的小动物,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巧思,完成时的欢呼声响彻课堂,让孩子们真切感受非遗技艺的灵动。
 
  图4:非遗剪纸(拍摄者:康蕊)
  
  扇面藏风雅:玉骨绢扇里的大九华风情
  
  志愿者介绍绢扇的历史与工艺、讲解扇面绘画意境后,孩子们拿起颜料笔在绢扇上涂色创作。或勾勒山水轮廓,或点缀花鸟色彩,随着颜料慢慢晕染,绢扇渐渐展现出独特韵味。孩子们在动手涂色中领略传统扇文化的雅致之美,感受非遗传承的匠心。
  
  图5:大九华玉骨绢扇(拍摄者:汪世宏)
  
  本次活动在孩子们举着作品合影的欢笑声中落下帷幕。山高路远,挡不住我们脚步的丈量;时光短暂,拦不住心意的绵长。当实践团最后一次关上教室的门,仿佛是在无声地说再见。这场三下乡之旅,我们用彩纸折出童心的形状,用实验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或许未来某天,某个孩子会因为这堂剪纸课而爱上传统文化,或因那场科学实验而埋下探索的种子——而这,正是三下乡最动人的价值所在:以青春为笔,在乡村的画卷上,书写下永不褪色的注脚。实践团离开时,外面淅淅沥沥下起了大雨,但每个人的心里都已放晴,因为我们知道,这场与乡土的约定,才刚刚开始。
  图6:志愿者与小朋友合影(拍摄者:康蕊)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