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镇中心幼儿园内,茶香与书香交织,掌声与欢笑共鸣。7月23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农旅焕新,育苗筑梦”实践队为期21天的暑期支教活动迎来硕果盈枝的时刻,一场情意深长的结业仪式暨文艺汇演在此隆重举行。
廿一日耕耘育新苗,茶乡筑梦结硕果
仪式在充满温情与感恩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实践队精心筹备的文艺汇演,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生动展现了支教期间的学习成果与深厚情谊。从童趣盎然、尽显古典韵味的中国舞《胭脂妆》,到融汇清澈独唱、悠扬笛子与沉稳鼓点的《青花瓷》;从茶艺班学员巧手演绎、融合“花式”与“生活”茶艺的《茶雾青岚》,到非洲鼓班学子以澎湃节奏奏响的《the everything》……每一个节目都凝聚着支教队员的心血与孩子们的成长。
汇演高潮迭起,师生同台献艺更是情深意切。老师们以合唱《你曾是少年》《素颜》诉说教育初心与青春情怀,用街舞《找回青春》和融合钢琴、非洲鼓、独舞与歌唱的《匆匆那年》展现多才多艺。学生们的古筝独奏《将军令》气韵磅礴,朗诵《夏夜》则如清风拂面,描绘出夏夜的美好画面。最终,师生共同唱响的《昨日青空》,为这个充满汗水与欢笑的夏天画上了一个带着温暖余韵的句点。
图为师生大合唱《昨日青空》 吴一虹摄
初心如磐担使命,多方聚力谱新篇
这场丰硕的成果展示,植根于实践队21天来在蓬莱镇深耕教育的扎实工作。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时卫平老师在致辞中深情回顾,强调了实践队以农文旅融合为核心,通过教育赋能、文化传承和产业调研三个维度开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教育方面,实践队面向1-6年级同学开展12门课程,涵盖艺术素养、文化传承、学业辅导三大板块,累计授课时长超180学时,有效弥补乡村暑期教育的缺口。“这21天,是知识传递的旅程,更是爱的双向奔赴,”时老师总结道,“我们见证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也感受到了这片土地蓬勃的希望。”
进来青少年阅读成长中心馆长柯明川先生对实践队的辛勤付出表达了崇高敬意与衷心感谢。他祝贺在此次支教活动中勤奋学习的孩子们,寄语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及好习惯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对世界的好奇,不断努力提升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是漫长的旅程,愿大家都能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同时也希望同学们铭记支教老师的辛勤付出,心怀感恩,将来有能力的时候将爱心传递下去,帮助更多人。”柯馆长的话语饱含期许。
实践队队长曾亦朵作为支教团队的缩影,总结了这段难忘的经历。她从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和成长、从课堂到生活实践精神的延伸、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多方力量的支持三个方面汇报了实践队支教成果。“从晨光熹微中的琅琅书声,到暮色四合后的排练身影,从初遇时的羞涩腼腆,到告别时的自信从容,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是我们最大的慰藉。”曾亦朵动情地说。她深知这份成果的来之不易,深切感谢当地政府、学校、社区及爱心企业提供的全方位支持,为活动顺利开展筑牢了基石。
仪式上,蓬莱镇副镇长李琼月女士、蓬莱中心学校校长陈荣治先生等与会领导嘉宾共同为15名支教志愿者颁发了承载着认可与感谢的聘书及纪念品,表彰他们以知识照亮童心、用陪伴温暖盛夏的奉献精神。同时,经过综合评选,超过50名在支教期间表现优异、勤学上进的学员荣获“优秀学员”称号,希望这份荣誉化作他们未来持续前行的动力。
图为优秀学员大合照 王晶摄
聚火散星启新程,青春赋能乡村兴
“二十一天很短,短到我们来不及细数每一颗星星;二十一天很长,长到足以让成长二字刻进时光的年轮。”主持人的话语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结业仪式在热烈的掌声与依依惜别中落下帷幕。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学子们以青春之名奔赴茶乡,将课堂延伸至田野乡间,把论文书写在乡村振兴一线。他们用知识启迪童心,以文化浸润乡土,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使命担当。这场在蓬莱镇播下的“农旅焕新,育苗筑梦”种子,必将伴随着孩子们的笑脸与成长,在茶乡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未来之花。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 施宇涵摄
(通讯员:卢晓茹、卢观丽、王韵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