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临沂大学春风“化”雨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安徽小岗村,开启了一场以红色精神赋能“农文旅”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从责任田的泥土芬芳到葡萄园的累累硕果,从现代化工厂的蓬勃发展到直播间的热情互动,实践团成员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小岗精神,探寻乡村振兴的生动路径。
对话改革前辈,筑牢信仰根基
7月22日,实践团成员们参加《小岗1978:我与大包干带头人面对面》专题报告。会场里,严金昌和关友江两位“大包干”带头人缓缓走上讲台,讲述了村民们冬天在田里干活,靠仅剩的一点点食物充饥却依然坚持耕作的往事。
“那年冬天,我们挤在茅草屋里商量分田的事,这为的是明天把肚子吃饱。”严金昌老人说到,“按下红手印的那一刻,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让家人吃饱饭。”“沈浩扎根小岗,攻坚克难,修路引水,带领乡亲脱贫,积劳成疾,用生命践行奉献。”关友江老人讲述了沈浩同志的事迹,老人字字有力,“大包干精神是‘敢闯’,沈浩精神是‘实干’,说到底,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望着台下的青年学子,嘱托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作为新时代青年,实践团成员既要接过‘敢闯敢试’的接力棒,更要锤炼‘埋头苦干’的硬肩膀,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属于这代人的成绩。

触摸改革初心,传承奋斗精神
7月23日,在小岗村“大包干”发源地旧址旁的责任田里,实践团成员戴着手套,跟着前辈们学起了除杂草。七月的麦田里,杂草混生其间,稍不留神就会错割。毒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汗水顺着成员们的脸颊滑落,浸透了衣衫,切身感受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分量。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我劳动,我快乐。”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大包干精神,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藏在每一寸土地里的奋斗密码。实践团成员意识到,责任田上的劳作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与历史的对话。当年村民们用锄头开垦出改革之路,如今的青年更要以实干精神续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学习种植智慧,解锁产业密码
23日下午,实践团走进小岗村匠心葡萄园。远远望去,连片的葡萄架如绿色长廊,紫红色的夏黑、翠绿的阳光玫瑰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负责人向成员们展示葡萄的果径、甜度、色泽,它们都有严格的指标,达标产品才能贴上品牌标签。实践团成员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要控产提质,用科学方法提高附加值。”负责人介绍到,“现在通过冷链物流,葡萄能送到全国,这就是小岗敢为人先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我们不只埋头种地,更要抬头看市场。”

接着,实践团成员走入盼盼食品有限公司。“我们选择小岗,就是被这里的改革精神打动。”负责人介绍到。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征程中,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在小岗村这片改革热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对小岗村的帮扶是全方位的。产业合作上,盼盼与当地农户紧密相连,收购小岗村及周边的农产品,让农户们不用再为销路发愁,收入更稳定了。在就业方面,盼盼为村民创造了大量家门口的工作机会,村民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有稳定收入,生活越过越好。不仅如此,盼盼食品还把前沿科技带进小岗村,不断升级生产技术,提升产品品质,让小岗村的农产品实现华丽变身,附加值大幅提升。
让红色故事“带货”,让乡村特产“出圈”
7月24日,小岗村电商服务中心热闹非凡,实践团成员们跟着主播培训师学习直播技巧,青春气息与红色故事碰撞出别样火花。成员们略显生涩却饱含热情的推介,将小岗村特色产品与大包干的精神娓娓道来。镜头里,包装上印着18位村民按下红手印的图案。
电商基地负责人介绍,小岗村将红色文化与特色农产品结合,开发出小岗系列文创,通过直播让全国网友了解小岗故事的同时,带动特产销售。
这场直播让实践团成员意识到,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既能让精神传承更有活力,也能让乡村特产更有温度。

从责任田里感悟“实干兴邦”,到专题报告中聆听“改革初心”,从葡萄园里学习“科学兴农”,从工厂里看到“产业强农”,再到直播间里践行“文化助农”。小岗精神不是历史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活水,它在田垄间生根,在对话中传承,在车间里发芽,在直播间里开花,最终结出乡村振兴的硕果。青春的脚步与乡村振兴的脉搏同频,红色的基因与时代的创新共振。